回来才一两天,我又开始想母亲,想在家的日子,又想回到母亲身边。这种感觉只有藏在心底,不敢说出来。我都是十几岁孩子的妈了,不知道为什么却感觉越来越像个离不开妈的孩子。我一再提醒自己不能这样,我除了是母亲的女儿,还是一个妻子,要给下班回来的男主人做饭,我也是一个母亲,要陪伴监督孩子做作业,再想回妈家去也得等到有时间。
今年因受疫情影响,从年前开始,到孩子爸上班,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我们都呆在老家。还有我妹一家四口,我弟一家三口,组成了以母亲为中心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说其乐融融,最直观的就体现在人间烟火的“吃”一方面。在于母亲来说,家中日常,吃是头等重要的事。于是每天,总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弄吃的,除了一日三餐,还有晌午、夜宵,而且生怕大家吃腻,常常不重样。当然,也不是母亲一个人做,有时大家都参与,有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有一天做包子的时候,母亲、我、妹妹、弟媳一起做,四个孩子也跃跃欲试,简直人比包子多,把一个厨房都站满,又包得五花八门,几个孩子完全像是把面团当玩具,捏出不同造型,又互相笑闹。包饺子、包汤圆、做糯米粑粑的时候都是这样,孩子们总是兴味十足,什么都想玩,大人也没拒绝他们的参与,反正都是一家人吃,不在乎让他们体验体验。
有一次吃火锅,炒锅底是妹夫的拿手活,我和妹妹、弟媳负责摘菜、洗菜、切菜,妹夫负责掌勺,在电磁炉上炒好锅底,端到火炉上加菜煮,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热气蒸腾,窗玻璃上都雾气蒙蒙。
那天吃火锅剩了一些蔬菜,然后说换个吃法,吃干锅牛肉,把剩下的蔬菜混在里面一起炒,这次换孩子爸去炒,他炒的干锅好吃。他炒的时候,旁边站了妹妹和弟媳,说都要来学厨艺。他炒好倒进一个大盆端到火炉上热着吃,锅底还滋滋作响,香气扑鼻,我弟说从没吃过这么大和这么好吃的干锅。
母亲做了红烧肉,吃了一顿后,又从冰箱里翻出些板栗让我们剥,又做红烧炖板栗。后来一次烧红烧肉,母亲让我上街去买米线,说第二天的早餐吃红烧米线。
我去买菜的时候,母亲特意嘱咐我买茄子,为什么呢?因为弟媳喜欢吃茄子,以前只要弟媳回来,桌上的菜一定有母亲亲自做的鱼鳞茄子。
弟媳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不大会做我们这里的家常菜,母亲为了让她有成就感,有一次上街去买了些活面,说让弟媳做她们那里的哨子面给我们吃,弟媳也大显身手了一次,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有天晚饭,弟媳说想吃面块汤(我们这里叫块块汤),说她怀孕的时候母亲天天煮给她吃,十分怀念面块的美味。于是那天晩饭,我们全都吃了块块汤,牛干巴炒干腌菜汤,泡一碗方方正正白白净净的面块,的确很美味。
五岁的小侄女儿每顿饭都要喝胡萝卜煮白菜汤,胡萝卜要紫色的,她叫做“紫菜汤”,又把金针菇叫水母。另外三个大孩子每顿都要把碗里的饭倒回锅里去一些,只盛一点点饭,但吃菜要吃到收碗。小侄女儿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她妈妈就说和哥哥姐姐比赛看谁先吃完,于是她又赶紧吃饭争第一了。
……
在家的日常就是这样,亲人们都在一起,团团圆圆,每天都像是在过年,热热闹闹又热气腾腾,充满人间烟火味。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有人说:“三餐四季,平凡的日子本身无法让人幸福,我们会感满足是因为平凡中,有爱”,是的,正是因为一起做饭,吃同一餐饭,亲情和爱情都得以圆融,这样的日子让人觉得踏实,温暖。
朱自清先生说:“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说的正是这样一种人间烟火情。
——参与“家与食”话题活动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