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总是会让我和另外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混淆,打算回头也看看这本书。
16年生日的时候,好朋友送的一本书,祝愿我生活丰富而有趣,那个时候几年也看不完完整的一本书,最近翻出来,发现书本已泛黄,开卷有益,这本书还是带给自己一些感悟。
佛法,禅学,超个体心理学。里面内容多,覆盖面广,是一本可以反复揣摩的书,一些观点见仁见智,尽信书不如无书。摘一些我看本书比较有共鸣得地方下来,与君共赏。
走在街上看到夫妻俩推着婴儿车过街,这幅幸福美满的画面却让我觉得人本来是顶天立地的,知觉所及都是自己的世界,但是一组成小家庭,仿佛天地都不见了,只剩下二人小世界。
是呢,自从有了小朋友,生活的重心一下子转移,社交,朋友,都变得可有可无,最好没有,还是很感谢这么多年,朋友的不离不弃,各种支持与帮助,让我们这个小家得以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那一刻我才开始深自反省,其实十年来我对自己的演艺工作从未有过真正的尊严感,我时常一边演出,一边跳出剧情暗自嘲笑对白的荒唐和肤浅,那是一种毫无创造力的反应。我在这个领域里占了十年的一席之地,然而我到底贡献了什么?我能为我的演艺伙伴们做些什么呢?我开始正视这些问题。
看到这里,我其实也蛮有共鸣的,从事软件销售十年了,感觉自己一直也是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只管自己囊中之物,肤浅至极。还是要多为客户,为行业做一些奉献,带去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现在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感觉这么些年,需要做得更好一些。
当我开始清楚自己的特质和潜力时,心中最深的召唤就变得清晰可闻了,我知道自己必须全力投入于智慧的探索而不能再自欺欺人了。于是我告诉老母从此之后我不再为金钱工作,我要做我真正想做的事了。那一年我刚满三十五岁。
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去山区支教,到现在都还是口头耍嘴皮子,没有实际做出一些什么事情,虽然现在从事软件销售,但是我知道,我往后应该会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我很愿意去帮助别人变得更好,力所能及。
人的许多暴力行为都是从恐惧、自卑和无力感所发出的“渴爱”呐喊。
是呢,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陷入这种坏情绪里面,由于缺乏安全感,变得更加恐惧,自卑,感觉无力。在我第一段婚姻出现问题之际,感觉整个天都塌了,都快活不下去了,那个时候闹得很凶,事过境迁,往事如烟,淡然处之。果然那个时候还是太年轻,所以时间也会让我们变得更成熟。
假设你恨某个人,你让那恨在你心中燃烧多少辈子,那恨就会把你和他绑在一起多少辈子。恨的本身才是毁灭者……
庆幸,我很少去恨人,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恨上面呢,放下就好,受过的伤都忘掉,犯过的错好好弥补,就好。
所有对他人的攻讦与不满基本上是毫无杀伤力的(如果那个人已经超脱了面子问题),这股力量在过程里伤害的只有自己。人即使拥有再多无知的支持者,终场熄灯时面对的,仍然是孤独的自我以及试图自圆其说的挣扎罢了。
所以,脱离开当下的情绪,烦躁、愤怒,不形于色,不畏流言,当受到别人的攻击与嘲笑时,淡然处之,不急不躁,微风正好。
以往我无法原谅母亲带给我那么多的负面影响,等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体会到爱是有条件的、需要学习的,如果没有高度的觉察力,那么身心的局限、外来的因素和童年记忆所导致的沮丧、不耐烦和无力感,一定会造成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
原生家庭,尤其是不太美满的童年,总是会让我们倍感压力,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被爱,也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被爱的能力。在成长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也让自己逐渐释怀,变得简单而纯粹。
人在面伤害的时候,只有学会如如不动地透视和深思,才能免于受伤。
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是学会跟自己相处。这一生中真正应该关心的是自己,必须是具有勇士精神的人,才有能力完全与自己相处。
安全感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件事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们越想要安全感,我们的心就越强调不安全,当我们放下对安全感的欲望,能够彻底活在不抓取的状态,我们立刻就安全了,因为抓取本身正是不安全感的缘由。不抓取,也是禅宗里无有规则的境界。
我们要从日常的每一个当下入手,去觉知我们跟环境、跟自己、跟别人的关系是什么。其实没有一个人是独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孤岛意识是我们最大的幻觉,但这种幻觉常常会淹没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我们从来没有脱离过其他任何生命,如果能够深深洞察这一点,我们内心由孤独生出的恐惧和自保心理就会降低,焦虑感也会降低。
什么才是爱的教育?
尊重她,给她试误的自由,给她自己寻找答案的独立性和空间,教给她观察内心活动和关系互动方法;当她被这个荒谬的世界熏染时,协助她找回清明的自性;当她跟着众人一起颠倒时,协助她从倒立的状态回归正直;当她叛逆时,要为她指出叛逆之中虽然有某些洞见,但毕竟不是完整的认识。教育真的不是理论,你必须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注意自己的反应有没有伤害到孩子。
善待他人,善待孩子,给她最好的爱与陪伴,终身学习,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