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苗店镇境内有一条河叫马河,到苗店境内曲曲弯弯形成了很多深潭,譬如明末李自成义军在老沟刘附近过马河时,大炮掉进马河一个深潭,后人称之为掉炮潭;抗日战争时期秦楼村民杀死一个日本兵,绑上石头沉入村东的深潭里,老百姓就叫老日潭;此外还有牤牛潭、丫丫葫芦潭、秦楼无底潭等等。曾经有人看到秦楼村附近深潭里的龙母龙女去太和寨赶会。现在单说在宋庄东南马河上有一个深潭叫“龙王潭”,这里非常神秘,求雨很灵验,所以又叫“求雨潭”。
说起求雨潭,在当地的故事就多了去了。这里东依东大岗,以西是著名的四十五里长岗镇岗,早年建立了林场,林木茂盛,遮天蔽日,古代流传曾经有野兽出没。河道弯曲,深潭相连,河里鱼鳖虾蟹比比皆是。当地民间传说龙王潭里住有龙王,鱼鳖虾蟹也成精作怪。给这里增添了阴郁恐怖色彩,人们在附近干活,晚下地,早收工,晌午晚上不敢单独到河边来。不过河里的龙王也有灵性,不骚扰周边的人们生活,还保佑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收之年人们为了感谢龙王对百姓的保佑,经常在年节或龙王诞辰时节带着供品前去供奉。
偶尔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附近的人们都来龙王潭求雨,比较灵验。
据宋庄宋宝林老人介绍,老辈子流传说明清时期曾经多次求雨,都如愿以偿了。这龙王潭求雨很灵的。
今年49岁的宋林英介绍说,她小时候曾经参加过求雨活动,目睹了求雨的全过程,尽管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求雨的场景历历在目。
这里地处南阳盆地东部边缘,位于秦岭淮河线上,是亚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资丰富,素来享有“中国粮仓在中原,中原粮仓在南阳”之说,世世代代的先民们都是以农业为生,农业是当地人民的生命线。农业生产是靠天等雨吃饭,辛勤劳动农民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收成好,能够吃饱饭,过上好日子。遇到旱涝蝗灾之年,苦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虽然地处秦岭淮河分界线上,年降水量并不均匀,旱涝灾害也是时有发生。
在旱魔到来的时候,自古形成了农民们向当地比较有灵性的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的民俗,表达了以农业为主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总会隔三年差五年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天气大旱,禾苗奄奄一息。这样,每到干旱季节,求雨就成了所有老百姓共同的心愿。苗店镇宋庄村东马河上的“龙王潭”,成为人们求雨的首要选择。
龙王潭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潭两岸树木遮天蔽日,植被郁郁葱葱,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季,这里也是凉风习习,自有一股神秘感。据老人们说,龙王化身老鳖就居住在此深潭中。因此,无论大人小孩,对此潭都是深怀敬畏之心,一年四季,是没有人胆敢在龙王潭周边玩水嬉戏的。每到干旱季节,周边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是自发组织来此龙王潭祈神求雨,以求庄稼丰收。
确定求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动员全村老少都参加,甚至组织周边村子一起参与求雨活动。以各村选派代表一起商议,统一指挥。
求雨的时候,宋庄的几位执事人聚在一起商议求雨事项,事项包括资金来源、开支用度、求雨时间安排、求雨许愿物资及其他人员安排事项,最主要的是要考虑求雨成功了要向龙王爷还愿、上供品,还要唱大戏至少三天。
请人看过黄道吉日,确定哪天求雨。
求雨那天上午8到9点钟,人们都戴着柳条编的帽子,敲锣打鼓,由执事人带领全村男女老少,沿着村里大路向东南河龙王潭出发。大人小孩均不得胡言乱语,以免惹怒龙王。周围村子有一起参加求雨活动的,此时汇集一起,庞大的求雨队伍浩浩荡荡地到达龙王潭。
在龙王潭岸边,摆上供桌供品,一般是四个盘子,有猪头肉、苹果、蒸馍、糖果等等。执事人带领大家虔诚地朝龙王潭方向跪下,口里念念有词,甚至痛哭流涕,有人向龙王爷叙述农民种地的辛苦,希望龙王爷开恩,可怜劳苦大众种地不易,为百姓降下甘霖,如果龙王爷开恩降下透犁雨,全村老少感恩不尽,定当杀猪宰羊供奉龙王,并许愿请戏班唱大戏三天,敬请龙王爷回村高座看戏……
另有一男孩手执长竹竿,竹竿上栓一根很长的细线,吊一玻璃瓶子放入河中,瓶口在水面上方约十公分,男孩需目不转睛观察水面动静,如果发现瓶中进水(其实是男孩没有掌控好力度灌进瓶子里的潭水),说明龙王爷被信男善女的虔诚所感动,显灵了,赏了圣水。男孩则必须赶紧收回竹竿,站在岸边继续观察潭中动静,他小心翼翼抱紧瓶子,千万不能洒掉圣水。这时如果龙王爷的化身-老鳖在潭中盘旋,把头露出水面,说明龙王爷已经彻底被信男善女的虔诚感动,答应为老百姓普降甘霖。男孩会大喊一声“龙王显灵了”,于是大家赶紧起身,脱下鞋子,卷起裤脚腿,在执事的带领下,沿原路头也不回赶紧快赤脚跑回去,以免下大雨被淋湿。
在干旱的日子里,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你方唱吧我登场,一拨接一拨来龙王潭求雨。那时候,人们出行多数都是步行,人们带着虔诚之心,步行几十里来龙王潭求雨,足见劳苦百姓对水的依赖与渴望,对求雨的虔诚,以及农耕时代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祈盼和渴求。
有时说来奇怪,干旱多日的天气,有时候求雨以后就真的天降大雨了,甚至有一年在求雨返回的路上就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倾盆直泻而下。久旱逢甘露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其实,求雨是老百姓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无可奈何的一种心理自我安慰。求雨活动之后立即下大雨了,他们认为这是求雨的功绩。三五天下雨了,也是求雨的功绩。半月二十天下雨了,也是求雨求来的。一个月下雨了,仍然是求雨的功绩。所以求雨也被人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求雨之后天降甘霖,土地滋润,禾苗快速成长,丰收有望了,也就该向龙王爷赐雨表示感谢了,那一定要还愿的。
执事人向村民分派收取求雨所需费用,村民们没有现钱,有的是粮食,所以就按人头兑麦子。执事人分派下来,几个管事的各司其职,拿着大秤挨家挨户收麦子。
有人去请戏班子筹备唱大戏。待到各项筹备工作完成,搭好戏台子,执事人准备猪头、羊腿等供品,再次敲锣打鼓去龙王潭,把猪头、羊腿等供品扔到潭里孝敬龙王。大家虔诚跪地,恳请龙王爷回村看大戏,请上龙王牌位回去。在戏台的正前方搭建好供奉龙王爷的大棚,摆好龙王牌位,求雨还愿大戏才能够开场。
大戏一般是一天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
那时候农村娱乐活动很少,遇到唱大戏那可是非常隆重的活动,所以借着唱大戏的机会,各家各户四处叫客,出嫁的姑娘、未过门的儿媳、孩子的姥姥姥爷、姨妈妗子……都会被请到自己家里看大戏,既是庆祝求雨成功喜获丰收的喜悦,又借此机会亲戚朋友互相走动、交流感情的好机会,好不热闹!
三天大戏唱完,由执事人主持,又是锣鼓喧天把龙王爷送回东南河龙王潭。整个求雨过程就此结束。
一场喜雨,既灌溉了土地,也滋润了百姓的心田,带来了人间的风调雨顺,更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现在想想,那时候生产力水平依然很低,农民们种庄稼是望天收,缺乏灌溉条件,只能靠天等雨。非常渴求水,特别是种庄稼需要雨水,需要风调雨顺。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以水为本,无水粮不生,无粮人不存。
水能孕育万物,水是生命之源,对水的追求,人类从未停止过,水以润泽万物、滋养生灵的特点,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水在古人心中,是一种高境界的品性,无论是智者的灵动,还是滋润万物的无私,人们总是对水满怀亲近而又崇敬的特殊情感。
而到现在,人们对水的追求依然乐此不疲。直接展现的就是那些天价的水景房-它们均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看海,或临江,或傍湖……是水让这些房子更富价值。临水而居已经成为当代人择选居所的首选和向往。
山无水而缺媚,水无山则少刚。现代人旅游崇尚的更是游山玩水,在青山中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山水的融合,是动静的搭配,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
近年,人们求雨的活动很少了,究其原因,一是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了,特别是年轻人相信天气干旱需要人为的创造条件浇地保苗。况且现在有很好浇地条件,一些地里政府打了机井配备了灌溉设备。求雨的意识也许只是存在一些老年人的思想上。人定胜天,通过人们的努力抗旱浇地保苗保丰收才是正确方向。
宋林英 策划讲述 白金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