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與插曲
這次和美國好友一起出發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也是我第一次南下到如此遠的國度。朋友一直問我:興奮嗎? 有沒有覺得很期待?其實我不知道是什麼心情,或者說,那份感覺我不明白要用什麼文字說出口表達。
興奮嗎? 或許吧,但更多的是對這個國家的未知,我顯得有更多帶著謹慎的好奇感,希望自己不會在這個多文化的國度裡犯蠢。
因為平日身上習慣帶著瑞士刀(馬蓋先 mode)、紅酒開瓶器、螺絲起子,這次又帶上一把剃刀(刮鬍用),真是蠢到一個極點,尚未踏出國門,我就已經犯蠢。我將這些東西全放在隨身行李準備過海關,就被檔下了第一次,結果違禁品是:
1. 剃刀
2. 瑞士刀
3. 體香噴劑
被請出安檢區後,奔回登記服務台將違禁品托運,趕著在登機前最後十分鐘又奔回安檢門。這次不需要排隊,但一樣要過 X 光機,心裡正爽:太好啦,又一次漂亮的完成任務!
『逼!!』
「先生,你怎麼還有違禁品阿? 請拿出來好嗎?」
恩???!! 哪泥?
東翻西找,終於找到安檢人員說的違禁品:紅酒開瓶器
「你要再跑一趟托運嗎?」
『怎麼可能? 我快來不及了,那個就丟掉吧』
「你口袋那一包是什麼?方便請你拿出來檢查一下嗎?」
『(掏) 是現金阿!』
「呵呵,先生,你怎麼那麼多武器阿?」
我其實也不知道該回應什麼好,也只能呵呵帶過。待通過安檢區後,我跟著朋友快速的小跑步至登機門,而登機程序尚未開始,剛好給了我喘口氣的時間。看著窗外那架飛機,其實沒有什麼情緒的高低,只是覺得: wow,終於要去馬來了。
那些我以為的馬來
那些在課本上唸過的馬來西亞,我印象中就是個氣候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國度,擁有許多熱帶水果、美麗的海洋、多文化種族的大融合,加上之前念碩班時帶過幾位學弟是馬來人,印象中都是有趣好相處的朋友,而且說話腔調有點香港人的口吻,總覺得對他們的印象不會相去太遠。
還以為之前是對這個世界夠瞭解的,但當我踏出吉隆坡機場,那份文化的氣息就是不同,那份思維上的衝擊是相當深刻的鑽進我的腦子裡說: 這才是馬來
前往飯店的路上,一路上看見的車子是右駕、高速公路能騎機車、許多斗大的高速公路招牌都是三星、海爾家電、LG,沒有什麼美國或台灣的品牌出現,當車子漸漸轉入市區,更多更多衝擊我的,是他們的新建案之多與建築繁華程度,比我認知中的台北要來的強上許多。
我不禁想: 為什麼馬來跟我認知中的馬來不同?
或許是長久以來的優越感作祟,讓我總覺得台灣依舊是那個很進步的科技大國,我們有高鐵、我們有捷運、我們有 101、我們有竹科。真正的踏上馬來,我羞愧的無以言語。
『原來落後的是台灣,還有台灣人民的優越感』
當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都轉型成設計、人文、旅遊的文化國度,台灣還在吵著一例一休、吵著同性戀合法不合法。吵鬧的重點根本對國家的現況沒有太多直接的幫助,只是更多不同的聲音紛擾著台灣應走的方向。
嘗試懷疑自己
入住 Airbnb 後,放下行李就前往當地幾個熱門的華人夜市區溜達找飯吃。一路上那種衝擊感很大,有印度人、有馬來人、華人、白人、肥宅(就是我),全都嘎在一起講一些彼此聽的懂一半的語言,卻又很自在的模樣。
一路上走著走著,眼球真的一刻都捨不得轉開,太多與我長久認知的世界不同文化不斷的呈現在眼前。
例如:
看著印度人跟你說:來來來來來,哩來哩來!來看看阿!
或是華人講著聽不懂的馬來話要我試吃榴璉。
這裡的每個小販都練就三種語言的基本功,無論膚色、無論種族,基本都需要會:馬來話(英文)、中文、粵語
而且每個人的觀察力都超強,我都沒有開口他就可以知道我要用中文來招呼,但對於美籍香港裔的朋友們則是直接使用粵語。
我自認自己的觀察力已經不錯,但到了這裡,我才發現我遇上了十八銅人陣 + 少林寺36房和武當派的大綜合。真糗,真糗。
晚安,馬來西亞
回到 Airbnb 後,我們陸續安排了近日的行程,坐在落地窗前看著窗外的一切事物,是很奇妙的感覺。思緒很慢,但你能明確感受到思維爬上了一個層級,彷彿就像人類俯瞰著地面的螞蟻昆蟲一樣,有種不同維度的看法。
未來幾天請多指教,奔波一天,累了,晚安,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