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陕北的冬季并不好过,窗外刺骨的寒风常会打消我出门的念头。那天,我如往常没课的时候一样,我和一位舍友蜷缩在被窝里,相互等待着第一个下楼买饭的勇士。
出现的勇士不是我。
“回来给我带份鸡排!”我说完后,勇士应了一声就出门了。
空荡荡的宿舍显得幽暗,我拉了拉棉被,蜷缩的更紧,我将自己完全的裹起来。这是一种空虚的表现,我很了解自己。
我翻来覆去,仅存的睡意也随着舍友的关门声远去。眼睛的余光扫到床边的随意摆放的书籍《红与黑》,这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著作。暑假时在书店打发时间的时候买的,也正是这本书,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挣扎于作者的思想,挣扎于主人公的孤独与爱情(今天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这本书,所以我也就不多谈了)。正好空闲,不如选本书看看(我在选择书与看书前从不带有任何目的性,所有对书的理解与感受都是附带品与调味剂),目光在手机中的书城里扫来扫去,可能是书名的直白引起了我的注意《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囚犯,他之前本有机会移民美国,继续自己的事业,但他为了不能随他一同离去的父母而选择留下。
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 _______出自《十戒》
这是我整理出的书中的经典之语,对我的感触很大,可以说是深入我心而后唤醒我心。这些话很适合我们这些迷茫在社会第一站的大学生去品去感受。就像书中所言,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事,那么人只会去做两件事,一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也就是随大流,一件是别人希望你做的事。想到自己大一新生这一身份,真实情况就是如此,大家都加学生会我也加学生会,大家报考会计证我也报考,父母希望我当班长我就去竞选。我这样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反驳这有什么错,这样做并没有错,但却有危险让自己陷入存在之虚无主义,所谓虚无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觉得没有意义,觉得做这些都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是你的选择,你并不能为此担上全部的责任。如果上述情况下,你在工作中找到了意义,那么同样是值得可喜的,再者就是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于时刻安抚烦躁的心情。
我应当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我想做的事我不能放到未来来做,如果这个选择下将要面临某些痛苦,那些痛苦定会使我成长地更加强大,因此,这些痛苦何惧之有!
书中有段小插曲,有一位老先生,和妻子感情非常好,但是妻子不幸去世。老先生陷入悲伤不能自拔,求助于弗兰克的心理诊所。 弗兰克问他:“如果先去世的是你,你的妻子会怎样?” 老先生答道:“她会比我更悲伤、更痛苦。” 弗兰克说:“看,现在她免除了这种痛苦,你替她受苦了。代价是你活着,并陷入深深的悲伤,你的悲伤是有意义的。” 老先生的痛苦马上就减轻了。因为他一旦相信了这个说法,无边的苦海就变成了一种替妻子受苦的奉献,此后的每一天他都活的很快乐很充实,因为他认为自己也在为妻子所生活。
这段插曲全面的论述了在面临苦难时,了解生命的意义的人,了解痛苦的意义的人必定会在苦难中成长。
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理论)我并没有多谈,因为,理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只有自己去品去读,才能更好的去感受其中的奥妙。
最后,用弗兰克尔的一句经典之语结尾。
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