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照在窗户上,我喜欢一个人坐在阳台上静静的看书。看书看累了,就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想一些事情,想起从前的时光。我是个一有空就怀旧的人。
春天已悄悄的来临,我一个人在家里却一无所知。真的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看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午后阳光渐渐地偏离阳台,我便翻开教材,品析杨绛的散文《老王》。此时这篇课文已经被选入了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心里不觉得感慨万千。忽然回到了十年前,又想起了于老师为我指导这节课的情景。那时我还是一个只有6年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老王》这节课是要作为西安市的优课到洛川去送教下县进行跨区域交流的。在众多的老师里,于老师把这节上课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感激于老师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受到了无限的压力。经过了一周多时间的备课,于老师在陕师大锦园学校为我安排了试讲。
秋雨绵绵,我顾虑重重。一节课讲下来,我的心里就像秋雨笼罩的天空,阴沉沉的,雾蒙蒙的。在评课环节里,我的课堂设计和于老师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听完课后,我的多处设计点都被于老师否定了,她要求我推倒重来,并且狠狠的说了一句“我真想把你换掉。”而那时年轻气盛的我,还不断的和于老师进行争辩,试图挽回我因为设计上的缺陷而丢掉的面子。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于老师坚持自己的想法。接下来在反思中,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备课中的不足:这节课把老王的悲惨经历和社会上的悲惨事情放在了一起,力图从道德的角度去感化学生,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没有从语文的角度去设计这节课,语文课缺少“语文味”。
于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在教学研究上是十分严谨的,因此也是十分严厉的。经老师指导出来的课,个个是精品。于老师对我的课例设计中的不足,一般都是一针见血,从不遮遮掩掩有所保留。但严厉中又透露出无限的温情。面对我设计的课中的不足,老师条理清晰的为我指出了几点修改意见,我迅速的记下来,回过头来再去研究课文,再去修改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抓住了《老王》这一课的教学核心点,接下来的设计思路更加的清晰流畅。等到于老师第二次观摩我的课时,她终于露出了较为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顿时也轻松了很多,那节课在洛川县去交流,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知道这成功里,有于老师拳拳的苦心和呕心沥血的指导。
而这期间,于老师为我指导课付出的艰辛,又让我日后感动不已。2018年我的拙著《为爱走来》付梓出版,在书的序言里,我写下了这样的话,以表达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010年,于老师带我去洛川上省级公开课,这期间她……不辞辛苦,冒着酷暑,坐公交车来我校为我指导课,不厌其烦,悉心指导,让我感激不已。也是从那时起,我拓展了教学视野,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我的人生路上,于老师是我的贵人,是我的恩师。有这样的恩师,我夫复何求?
此后的十年里,于老师多次为我指导公开课,帮助我成长,我也渐渐的明白了老师的心,那严厉甚至苛刻的表面,是老师对年轻教师无限的期望和热忱,是对语文这一科目由衷的热爱,是希望语文学科里涌出更多优秀的年轻的老师。她这样努力的工作,说小了,是为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发展;说大了,是希望基础教育水平能得到大的提升。我曾因为自己的一点成绩而得意洋洋, 甚至得意忘形,迷失自我,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几次让关心我的老师伤心。那时的我正像《奇葩说》有一期说到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你也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后来我想通了:年轻人有时候需要锋芒毕露,即便刀子要扎进别人身体里,但起码不能扎心,否则,别人身上流出来的血也带着冰冷和寒意,即使后面伤口愈合了,也留着难以平复的疤痕。
后来我又多次讲到了《老王》这一课,每次的想法都不一样,而每次都能比前一次要进步一点点。正是从“老王”开始,我一点点的学会了备课和研究课例。最主要的是我学到了谦逊的品质,对待别人的意见,我能倾心的去听,哪怕不能苟同,我也会说明我的观点和理由。
坐在春色里我想到了“老王”,想到了于老师,想起了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想起了我们一路走来的芬芳和艰辛,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我。愿生命中的春色给我希望的同时,也给我的老师一点温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