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这是转型与蜕变30天自由写作第4篇
这不是一篇关于电影的评论,这是关于我的少女时代。
我是一个人在家看的《七月与安生》。那天已近午夜,下着小雨,白色的窗纱从门的缝隙中摇曳着飘来飘去,在夜风中起舞。周围极安静,我蜷缩在沙发上,眼前一会是七月,一会是安生,不知不觉泪流满面.....想起了我的少女时代,想起J。
J是我中学时代最好的闺蜜,我们初中同校不同班。现在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她的情景,那天各自在班级门口排队,她站在队伍的最后,个子高高的,眼神怯怯的,短发,有点驼背。印象中穿了一条背带裤,蓝色的,一看就不是本地人穿的款式,样子很特别,我因此记住了她,也知道了她是J。
两个人真正熟悉是到了高中,我们考进了同一班。她不太说话,坐在教室靠后的座位,和班里同学很少交往。J的长相很像林青霞,皮肤特别好,气质很脱俗。我从来都觉得她不该生活在我们那个北方的小城市,直到有一天,她真的离开北方,到上海工作生活了。
J老家是上海人,家里书香门第,父亲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是知识分子。J的父亲是早年反右派被下放到我的城市,她妈妈是我们本地人。J在上海上完小学,初中回到父母身边。我们两家住的很近。我在他家见识了好多难见到的新鲜玩意儿,他的父亲是老知识分子,偷偷的攒了收音机,可以听到美国之音。还吃过很多次她爸爸做的稀罕的上海菜,印象中第一次吃咖喱土豆就是在她家里吃的。
假期回家,只要有空,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她家里,一起看书,听歌。记得那时候最迷的是西班牙情歌王子胡里奥的歌。两个人从下午一直听到渐渐暗去的黄昏,在余晖中,安静的听了一遍又一遍......那个场景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电影明星的启蒙也是她带给我的,我在她家里看了好多关于好莱坞影星的书,如英格丽.褒曼,索菲亚.罗兰,费雯.丽,奥黛丽。赫本等等,都是那个时候知道的。
大学里,她是和我通信最多的朋友,我如同写日记一样的,把所思所想都写给她。以后我到了上海上大学,她留在了我老家。大学毕业之后,她回到上海工作,我到北京工作。结婚前见过几次面,都是聊不完的话,好多次不知不觉聊到天都亮了。一直到我出国,联系才渐渐淡了下来。
认识J,在我的少女时代打开了一扇看外面的窗户,和她的相遇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影响。
我和她,谁是谁的七月,谁又是谁的安生。
看完片子,我给远在上海的J发了一条信息:你还好吗?
P.S. 大爱周冬雨和马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