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骄傲地一心“解民倒悬”,其实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像我说的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曾想,既然已经“为人性癖耽佳句”,就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要像我钟爱的那些作家一样,有丰富的阅历,用一只倚马可待的笔为群众带来一些能经得起时光打磨的作品,让文字为这个社会注上源源不断的活力。可是忧虑来了: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我更不知道,就算我有这个能力,在当下社会,还会有懂欣赏优秀作品的人吗?
我经常会说,在这个时代什么都会火。这句话包含了我多少幽怨啊,我奉之为宝毕生所衷的东西永远不会火起来。毕竟曲高和寡,我理解也愿意着。但是,那些煞费苦心所雕琢成的作品,蕴藏了作者多少血和汗啊,而他们创作的目的,不正是给群众带来一场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或是找到高山流水般的知遇者吗,当然也不乏有利益获取成分。不错,这也是我立志笔耕不辍做一名作者的原因。若是没有读者,没有欣赏者,一切的一切,不都子虚乌有了吗?我也看过那些大火过的文章,但扪心而叹,真的不是我所欣赏的文风。时代气息十分浓厚,网络用语层出不穷,甚至充斥低俗信息,不乏广告色彩。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一步步倍受青睐。贴近时尚固然不是坏事,但这样的文章,这样大众喜闻乐见的文章,冠之以文学的名号,着实恰如其分吗?而真正的文学名著被打入冷宫,更多的人宁愿选择鸡汤文章,都不会去阅读先贤们的哲学巨作……
或许你会说我自诩清高,笑我太过孤僻,叹我不知天高地厚。也罢,我的确不该寄望大众和我一样,喜欢文言文,喜欢诗词,喜欢那种惊风雨泣鬼神的大作,喜欢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文豪。但我不喜欢这个人人手握手机刷新媒体文而鲜有人手捧书籍汲取精神营养的时代,也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会愿意这样生活,更不懂很多人怎么能对那些在我心里字字珠玑的文字不屑一顾甚至讨厌。
我常常感叹生错了年代,相比之下 我更喜欢上个世纪 ,是的,动乱,贫苦 没有手机,没有现代化的一切方便,但是,至少在那个时代,少了一份喧嚣与浮躁,人们会愿意读书渴望着知识的耀目,并有太多太多叱咤文坛而且是我爱着的作家们出现。不要惊讶,我就是喜欢鲁迅,喜欢张爱玲,喜欢余光中,喜欢钱钟书,喜欢卞毓方……或者说,我更想要穿梭千年,回到唐朝,回到宋朝,在那个唐诗与宋词缱绻的时代灿烂地活着,耳濡目染着文字的馥郁芳香,即使可能要饱受冻饿之虞。
穿梭是不可能了,想要复古如今而言更是荒谬了,那么在这个世界里保持自我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呢?若是如此,像我所想的那样,不愿融入这个社会,不愿与当今的流行为伍,不喜欢时兴的东西,就算撑得住不会饱受冻饿之虞,恐怕也不会过得多体面。毕竟当下,要想真正在社会上有番作为,大都离不开对大众也就是消费者心理的迎合,少不了与人群共同前进,免不了心不甘情不愿的应酬,从而一步步向上爬(马云马化腾那样自主创业的顶尖人才还是例外)。也许我可以告诉自己只要不忘初心后果真的不重要,但还年轻又怎甘心不为理想而奋斗呢?谁都是梦想的缔造者和奇迹的创造者,我还日日想要拼命攒钱有一日可以环游世界呢,行万里路的酣畅淋漓又怎可比拟……
从来都很佩服布鲁诺谭嗣同那样的大人物,为坚持自己立场不顾一切哪怕失去生命。常言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历史上对这种所谓暴虎冯河的做法持否定态度的人也指不胜屈。即便在理,我还是很欣赏很钦佩那种“我开心就好”“潇洒走一回”的生活态度。最起码,我做不到什么都按自己的心走,无论多无奈我总还要面对眼前的苟且。因为,我在芸芸众生里再普通不过,沧海一粟。黄伟文说,教人梦想不要去谈代价。我还是会继续钟意他,钟意他的词,但我无法做到像他那样,丰富地活着。况且,我也没有成为他的潜质。
越写越痛快。我相信,会有不计其数和我一样满怀对文学热忱的大众的,虽然我们比起与流行并肩的人数是相形见绌,但至少负重前行的路上我还不孤独。就算是负能量时代吧,奈之何呢?有些东西,虽不能往,心向往之也是好的。诗和远方永远不会放弃追求,但前提是先摆平眼前的苟且。即将踏入社会了, 也许有时候我会抛低自己的追求做一些不那么愿意的事情, 我不敢指望在自己为理想或求生在挨的时候完全不折衷,只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少违背些初心。但愿在多年以后会忘这篇文章,会因兑现了对于自己的承诺而嘴角上扬。
就算选不了A餐,也不做B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