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不可直呼其名,对于领导与客户,要尊称其职务,或加个「某姐」,切不可直呼其名或是没名没姓的用「喂」来招呼。有一回在QQ上头,有个学生写了个「早」,然后就开始问问题,问完了之后,连个「谢谢老师」也没说,就写了个「哦,没事了」就要撤,当场差点把我给气晕了。
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跟前不可刻意去夸耀自己的才能,要保持谦卑的心态,长者才好教导我们。如果我们处处在长者面前凸显自己的才能,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那会让人觉得我们自傲、自大、自满,而不愿意再教导我们,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啊。要知道「谦受益,满招损。」要深觉自己的不足,因为「空杯才能有容,有容才能成其大。」更别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学问与经验都需要靠时间来积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些少许成就,其实在很多久经历练的长者眼中,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而已,切忌骄矜自满、妄自托大,而阻塞了长者教导与提拔之路,那就得不偿失了。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在路上遇见长辈时,要立即上前问好,不要假装没有看见。长辈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交代的话,就恭敬的退到一边去。「疾趋揖」的重点在于很高兴见到对方、很想聆听对方的教诲,有一种迫不急待的感觉。常遇到这样的状况,一遇家族聚会,兄姐们都会带着下一代一起出席,一见面时,兄姐都会拉着小孩说:「叫舅舅」、「叫叔叔」、「叫姑丈」、「叫姨丈」…这时有些小朋友会跑过来大声招呼,甚至跑过来拥抱,那种感觉真好,对小朋友也特别的喜欢。有些小朋友可能是害羞腼腆,也可能是很少接触,有些疏远,眼睛也不看人,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随便叫一声便敷衍了事了,那种感觉实在很难受,有种很不受欢迎的感觉。
打完招呼之后,如果长辈有空、想跟我们多谈一些,他自然会开口询问或指示。如果没有的话,就恭敬的退到一旁等候指示,这就是「应对进退」的要领所在,应对得体,进退得宜。这一小节的重点在于观察入微、体察上意,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对于领导与客户,我们也要观察入微、体察上意,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譬如说我们有很好的意见要给领导建言,但观其脸色,发现其心烦意乱、脸色铁青,此时最好的作为不是建议,而是「退恭立」,恭敬的站到一旁去,随时准备接受指令,不要多嘴,有事改天再建言也不晚。
客户今天脸色不对、板个臭脸,似乎很烦很累的样子。本来今天是准备推套装的,但是此时最好少说话,仔细观察再做反应才是。此时虽不能「退恭立」,但起码不要不识相的多嘴惹人厌烦。
骑下马,乘下车
骑马或乘车时遇见长辈,要立即下马或下车打招呼。有时候我们在车上还没下来或是已经上车了,这时领导或客户有事情交代,要立即下车接受指示,以表示尊敬与重视。
这里的重点在于尊敬与重视,不只是坐车,有时我们在座位上办公,领导过来跟我们谈话;或是我们在柜台值班,客户过来询问事情,都应该立即起立,肃立恭敬的回话,千万不可跟老太爷一样,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就样的表现就太不重视对方了,也有失礼貌。有很多的酒店,为了避免客户站着,服务人员坐着服务的失礼状况,干脆将所有的椅子都拿掉,让所有服务人员全程穿着高跟鞋站着服务,这样则又过头了一点,其实只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就可以了,大可不必矫枉过正。
过犹待,百步余
等他们离开之后,不可以马上走开,而应该再等一会儿,大约离开约百步的距离之后,我们才可以转身离开。这里的重点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舍不得对方离开,久久不忍离去。
记得大约二十多年前,到贵阳去学气功,当学完下山要返家时,七十几岁高龄的老师亲自站在山庄门口一一跟我们道别,车子走好远了,回头一望,老师还在挥手,直到在弯道中消失了人影。这一幕让我们好生感动,几个同学都忍不住掉下泪来。车子又走了好久,在山路上转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弯,突然有同学大喊到:「老师还在那儿!」从山峰的凹陷处回首仰望过去,依稀可以看到远处山庄门口,还有个白衣老人在不断的挥手。十多年了,那一幕影像还是那么的清晰,一点都没有螁色。那一别之后,也就再也没有见到他老人家,老师也在几年前过世了,但是老师那份爱与不舍之情,已然常存在我们的心中。走笔至此,仍不自觉得热泪盈眶,思念不已。
送别长者、领导、客户时,要送上车,待车走远时方可离开,不要车子一开动就离开,好像恨不得他早点走似的。如果是走路离开,也要送至其离开视线为止,不管她有没有回头,那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她没有看到我们一样要送。如果因工作关系,无法远送,只能送到门口或是电梯,也一样要送到人完全离开视线才可以离开。这样送别虽然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要再加上一份感恩之情,那结果将会截然不同。在挥手时,想想她的好,心中默默的送出感恩与祝福,她一定能感受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