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读书,却一直都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能是受一开始读小说影响, 追求剧情和结局,经常浑沦吞枣地读书。
- 1 -
我喜欢跟朋友推荐读书,比如最近很火的《精进》(采铜著),然后朋友就问“你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有什么有趣的观念么?”然后我就支支吾吾地“额有那个那个什么来的……哎呀反正就是很好啦,非常值得一看!”。然后朋友一笑了之剩下我在那里红了脸。这样就是我读书追求速度以至于失去了质量的后果啊。
以前读书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画重点,把自己喜欢的、有感触的语句画出来,标记上记号,偶尔会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简单想法。
这就是我最开始的读书方法,连读书笔记都称不上,只能称之为“读书标记”。
后来呀,开始学会摘抄了。遇到吸引自己的部分会认真摘抄在本子上,偶尔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上评论。但是缺乏整理,散乱不知何处。
这也不是“读书笔记”,而是“读书摘抄”。
- 2 -
看到今早的晨读材料《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才真正明白,读书笔记要如何做,以及它的重要性。
那究竟什么是读书笔记呢?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呢?
读书有方法,书不一定要精读,关键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所以,通过反复阅读一本书中最有感触最有兴趣的部分,精选最后印象深刻的,然后记录下来。接下来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步,写下自己的“评论”。
- 3 -
为什么说最后这一步的“评论”才是真正重要的呢?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个有趣的人交流。”如果只是单纯地摘抄和记录,那么久好像只是对方一直在单方面地说,而当你有了想法有了评论,就好像你开口去与对方对话。书本读了那么多,都只是作者的思考和观点,说到底都是“外部资料”,而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才能成为自己的“内部资料’,消化成为自己脑子中的东西。
评论是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可以是赞同,可以是质疑,可以是延伸,可以结合身边例子等等。无论是哪方面的思考,都是自己在与文章内容进行一个“碰撞”的过程,产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只要有想法有产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读书,不然就只是看书了,随便看看而已。
所以,书,你会读了么?
当然,这是“读”书的一个层次,更深的层次是“读书后行动”,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