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需要认识各行各业的人,所谓的社交量大大增强。于我而言常常痛苦不堪,因为与对方见面之后常常觉得无话可聊。长此以往产生挫败感。日前又看到李笑来老师有言,不要轻易说自己不擅长这个不擅长那个,要增加自己的多维度技能。好吧,得到上开始学习林特特老师的《如何成为社交高手》,加上这些年多少有些感悟,希望自己在此方面真能有所提高:
一、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社交圈,要记住3个数字。
150:把你常联系的人,保持在150人左右;
5:最亲密的人,频繁联系的,控制在5个人,拓展到不同领域,每个领域也不要超过5个。
6: 其他触及不到的人,用六度空间理论拓展。
️二、人际圈管理的3个绝招:
1. 该淡出你生活的人就该淡出,做好减法,没有必要天天活跃在小学、中学和前同事群里。
2. 除了朝夕相处的家人、同事,其它的关系其实可以用定期见面和特殊纪念日问候来维护。这类关系建议你标注在日历上,最好还设置手机提醒。
3. 想要高质量的谈话,就要研究社交对象的黄金谈话方向,也就是让他打开话匣子的方式。你还得有万用的黄金问题。
三、社交形象管理,有三件事你马上就可以开始做。
1. 将网名、头像、签名尽可能在各处统一,符合你的社交主形象。
2. 将朋友圈里的人现在就分组,职场的归职场,家庭的归家庭,八卦的归八卦。
3. 从今天起每天发一条有针对型的朋友圈,专门给近期主要公关的社交对象看。
常常困惑于“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总是在追求前者,但是现实又常常给我们冰冷的打击。父亲常对我说,你要主动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职场是很现实的,因为之前的糊涂浪费了太多时间,醒悟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年龄大了,又没有什么核心能力,所以没有资本去挑选自己所谓爱的工作了。但又放不下心里的执念,一日一日憎恨现在所做的。
这个课是个开始,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自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