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语于隅
学汉语拼音的时候,我仿佛特别迟钝,甚至都让语文老师产生一种错觉:这孩子是不是傻?那一段时间里面,小同学们都早早的回家吃饭了,就只有我一个人被留下来,“a、b、c、d、e、f、g……”的读、背。
可能是那个时候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后来进了大学,很多北方来的同学都怀疑我并不是南方人,而应该和他们一样,是“来自北方的狼”,因为我的普通话很标准,撮口音、后鼻音、卷舌音、儿化音都不含糊。
到了该学习查字典的时候,老爸到乡上的邮电所给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印刷的质量很不好,给人一种似乎是盗版书的感觉,不过也用了好些年。
后来,和小伙伴们到龙川江边疯,在如山的垃圾堆里面看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封皮都已经被撕去,可里面崭新如故、纤尘不染,好像词典的原主人从来就没有翻开过一样,我如获至宝,把词典抱在怀里,撇下小伙伴们,一溜烟跑回家,找了个板凳坐下,就这么读起来了,很有些如饥似渴的味道。
后来的周末、寒假、暑假,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就成了我的课外书,而且是唯一的一本课外书。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倒不是老爸老妈不关心、不支持我的学习,恰恰相反,他们是抱着砸锅卖铁的坚定决心要把我供出来的,可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
直到今天,老爸老妈一说起我从小学直到大学所受的苦、所遭的罪,都眼圈发红、话音发抖,自责没有本事,亏待了我。我总是笑盈盈的说:家里现在一天比一天好,这不就够了?朱元璋当皇帝以前,不是也做过和尚要过饭吗?
回到正题上来吧。
家境好的同学,有很多课外书,都是《说岳全传》《罗通扫北》《薛刚反唐》这一类演义小说,经常借来读,因为大都约定了还书的时间,所以拼命读、拼命记,无意间,也形成了自己快速阅读的好习惯,而且也培养出了好的记忆力,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语文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张贴在“学习园地”上。
初一的时候,语文老师对我严格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记得有一次,满分一百分的试卷,我考了九十四分,他仍然勃然大怒,说:如果作文写不好,丢了四分,那还倒情有可原,可是作文是满分,那四分就是绝对不能丢的了!为了让我长记性,决定体罚我,用长长的竹梢枝打手心,又长又软的竹梢枝缠绕在我的右手上,他用力一抽,我的手上就是一个血道子,就这样,在我的手上留下了四个血道子。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几句题外话了。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因为成绩差、违反纪律被体罚,反倒是因为成绩好,被老师们严格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经常被体罚。
比如刚才说的语文老师;
比如数学老师,给我画了九十五分的一条线,如果低于这条线,我的灾难就不可逃避了,她喜欢拿竹梢枝抽我的小腿,也是一样,一抽就是一条血道子;
比如英语老师,要求我无论什么考试、测验,都必须是满分,否则就大祸临头了,她就喜欢扯耳朵、揪头发……
到了高中时候,因为学校附近有个卖旧书的铺子“廉价书屋”,开始读《今古传奇·武侠版》,也开始读金古黄梁温,没日没夜的读,熄灯了,在厕所里面点着蜡烛也要读,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都读了。
高考的时候,语文成绩还不赖,一百四十多分。
到了大学,因为图书馆藏书丰富,才第一次接触国学经典和世界名著,才第一次接触四大名著,这要比很多人晚了十几二十年吧。
大学四年,作为理科生,荒废了专业学习,一味的只知道阅读,不拘专题,不限门类,只要是能够借出来的书,都读。
一直以来的遗憾,就是没有养成精度的习惯。
我对于文字,读的多,写的少,因为实在是不善此道。
即使这样,还是时不时将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虽然不成体统,可依旧不停歇,仅供自娱自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