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因为早就计划了要去一趟香港,为了避开人流,所以特意起了个早。出门的时间比平时上班还早一点。一天下来虽然逛街有点累,但是总体来说精神头还是不错。早上八点多出门,在香港逛了一圈回到家两点多,然后吃午饭,吃完午饭整理了最近的支出流水,洗了堆积起来的衣服,出门买菜做饭,吃完晚饭休息了一下舒舒服服的看了个电影,还有时间坐下来静静的写点东西。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基本是没错的。睡懒觉的周末,觉得一天过得很快,因为起来就已经接近中午了,所以一天只有下午和晚上。而早起的周末,会觉得特别的充实,因为一天不仅有上午,还有早上。对于忙碌的工薪族来说,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么珍贵啊。虽然睡个好觉也是很必要而且很享受的事情,但是在休息好了的基础上,比起睡懒觉,似乎还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
偶尔看会儿书,会发现世界上还有还多的好书都还没看过,读完中国经典还有世界经典,读完文学还是历史、社科、艺术;偶尔看个电影,发现还有那么多的好电影等着去看,豆瓣高分电影TOP250还有190部没看过,就算把这个榜单全部刷完,还有IMDB TOP250,看完IMDB还有历届奥斯卡;偶尔出去户外运动,发现还有很多地方等着去探索,深圳的山还有很多没爬过,走完深圳还有香港、惠州、周边的各种美景;偶尔学习外语,发现离熟练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学完标日初级,还有中级高级,还有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各种需要专门的练习;偶尔练习乐器,发现琴弦已经生锈,水平还在零基础。
为了探索出更加丰富的人生,太多的事情要做,而时间总是不够用的。许多的焦虑本质上都是时间的焦虑。
回顾过去那些年,其实对时间能做对最充分利用的,反而是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每天的作息都是被强行安排好的,不管前一天是否睡得不好,不管前一天学习到多晚,到了时间必须起床,由不得你偷懒;每天的学习、生活的内容几乎也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你不需要费劲心思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只需要按着计划表去做,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规定的事情,所以效率相对来说是相当高的。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人安排生活起居,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然而自由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代价之一就是我们的效率变得极其的低下。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约束,极其容易放纵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提前安排好的计划。如果一个人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去做,而他又没有足够的自律和详实的计划,这时候他的大脑往往会简单的认为其实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
所以,为了让生活更加高效,我们需要学习在中学时候的作息习惯:
- 规律作息,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固定的时间睡觉。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如果可以固定化的,都尽量的固定下来:比如,我一般这样安排我工作之余的时间:周一晚上做大扫除,周二晚上阅读,周三晚上运动,周四晚上阅读,周五晚上约会,周六周日其中一天白天学习,晚上运动,另外一天白天运动晚上看电影。可以灵活变通,比如周一如果要加班,这一周的大扫除就不做了,其他时间的安排还是照旧。
- 用计划把时间铺满。对于那些不能固定化的时间,必须要事先做好详细的规划,比如工作时间,早上到公司花上十分钟的时间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好,而不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实践证明,这样做往往是效率最高的。
其实我很多的时候只是一个理论家,这些道理我想明白了但是做起来却总是一阵好一阵坏的,然而,就算是“间歇性的踌躇满志”也比“持续性的混吃等死”要好。总之,先行动起来,然后慢慢坚持,形成习惯。中间可能会经历很多次的反复,那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啊。
明天,就做一个早起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