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看
有人觉得奇怪,我们已经够懒的,时不常地还得给自己打打鸡血发发狠来点动力,怎么着张看还劝我们“懒”?当然不是教大家堕落啊,今主要跟大家伙聊聊张看的大学生活是怎么懒的?
张看一入大学,设定的最低目标就是不挂科。是不是真的爱学习咱先不提,主要是张看觉得这事实在是麻烦,挂科就得补考,还影响申请奖学金啥的。想不挂科,就得考好试;想考好,就得在平常做好准备,保证出勤率,老师划的重点得记得住。看起来,这一点也不轻松,毕竟有些同学忙的都保证不了出勤率。
这正是张看要说的,勤奋是啥,就是不偷懒;懒是啥,就是合理的利用时间,就是不浪费机会,就是全力以赴。
比如英语四级,这是咱们大学生最起码要通过的考试。如果我们一次就通过,那我们就可以安心考英语六级了;如果没有通过,就要多耗费一个学期准备四级,无形中就会被同学拉开差距。
张看大三暑假就合计毕业之后咋整,不想着到眼前了再抓瞎。就想着,要不考研,要不就考公务员。考研那,是想着咱奔着大城市闯一道,弄个高点的学历,没坏处;考公务员,就是奔着工作去的。张看是山东人,对于公务员有着很认可的感觉。
当时我就分析,考研是春节前的事;考公务员,国考是春节前,省考是春节后。张看能力一般,精力更是有限,不想太麻烦,就得照着省劲的思路想,放弃国考,春节前全力备战研究生考试;春节后,全身心备战省考笔试;接着那,准备研究生的复试和公务员面试。当然,这只是张看的计划,不见得就照是这路子走。
先说考研,张看订的目标是中国XX大学的法律硕士,属于跨专业。考试上,要想偷懒就得保持一个功利心,就是考试,知识啥的只是工具,我们为的就是成绩。把有限的时间放在能出成绩的地方,真题教材录音,基本就是围绕这些使劲。毕竟咱没人,只能靠成绩说话。当时张看是一心扑在学习上,不想考不上,不想付出的时间精力没有结果。后来,成功进入复试。
春节后,张看就准备省考这么一件事,懒得去管其他事。备考就是真题,毕竟时间有限,咱跟那些一开始就准备国考省考的同学不能比,咱时间短任务重。翻来覆去做真题,其他不考虑,后来成绩还成,进了面试。
再后来,通过了研究生复试,省考面试成绩也不错,两者一比较,我选择了读研究生,就这么到了北京,留在了北京。
唠叨了这么多,咱细化一下“懒”这个词:
一是目标明确量力而行。我们想干的事情很多,可时间有限,这对矛盾总是存在。想活的不累,就得把目标定的明确。一是少,不能多,不要贪心,贪多嚼不烂;二是精,目标得正,总不该把大学目标定成把了多少妹、游戏玩多溜等等吧(请原谅张看的世俗),目标即是方向,也是我们日后成功的手段。比如,大学期间我要入党,大四考研,通过英语四六级等,不用多了,干点大学生该干的。
二是方法正确守正出奇。成功之路,没有捷径,但有方法。在大学里,取得好成绩好好学习是一方面,跟老师处好关系是另一方面。当年张看大二那年,还不是学生干部,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多,但靠着“千里走单骑”入了党,一时称为校园风云人物(这一段张看以后会详表)。正,是按部就班;奇,是突破常规。方法对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大有提升,图的就是省时省力。
三是态度积极主动出击。懒,不是躺着啥也不干,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懒得挂科,主动学习;懒得生病,主动锻炼;懒得毕业时手忙脚乱,主动分析谋划。
社会的进步,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懒”人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