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
这是村上春树写的第一本关于自己的书,用他的话说这是一部以跑步为主线的“回忆录”。虽然整本书并不厚,但我还是用了三天的碎片时间才看完。看完后,在网上搜了一些书评看,大部分书评写了村上春树在接受采访中提到的关于作家应具备哪些资质的内容。
但这本书的亮点不仅仅在于村上春树提到的关于作家必备的能力。从行文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拥有许多优秀习惯的大叔,尽管他本人在十六岁那年把自己衣服脱光,赤裸裸的站在镜子面前,然后至少列出十几项缺点,但正如他所说:“缺点和缺陷,如果一一去数,势将没完没了。可是优点肯定也有一些。我们只能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去面对世界 ”。
嗯,就这样,我这个大叔控立马从路人转成他的粉丝了。
读过这本书,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不是他有多么牛逼,而是他早已养成了许多优秀的习惯。
例如村上春树二十多年对跑步的坚持,每个星期除了一天休息,其他六天每天跑十公里。而我们大多数人连二十多天都很难坚持。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跑步不是我的菜,我这种类型不适合跑步,就适合打打高尔夫球之类。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
对于村上春树而言,这些年之所以能有高效的产出,与他养成的优秀习惯紧密相关。下面就来摆摆他有哪些优秀习惯呢?
关于生活作息
大学毕业后,村上春树和妻子一起经营一家酒吧。酒吧位置原本在郊区,因改迁搬到市区。
因为生意不错,每天都很忙,“清晨就开始干活,一直得干到深夜。十二点打烊,然后整理、清扫、算账记账,为了缓解兴奋还得聊聊天,喝点儿酒。如此一来二往,马上就到了凌晨三点,将近黎明了。常常是坐在厨房餐桌前独自写着稿子,东方的天空渐渐发白起来。”
那时村上春树的生活作息并不规律,也不算健康。
当村上春树准备以小说家的头衔做起职业作家时,他和妻子过起了所谓“闭”的日子,每天五点起床,十点前休息。当然,这样的生活里是没有夜生活一席之地的。
其实这一点也与现在提倡的减少无用社交的观点不谋而合,将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非盲目沉湎于繁华喧嚣中。
关于运动
与其说村上春树喜欢跑步,不如说他适合跑步的。因为他发现自己和别人共同参与的赛事时,总是难以全身心投入。
而跑步“不需要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
对于村上春树而言,跑步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不容易生病,比如想写作的主意,比如释放压力,等等。
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他长期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的运动精神,而不是现在到处风靡的“三十天天成就你的马甲线或者肌肉男”。
运动从来没有那么轻松,只有选对方向,让坚持成为生活的常态。
关于精力管理
每天五点起床后,清晨几个小时是村上春树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所以他会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
二十多年来,他大体都按照这种模式度过,最大的好处就是“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而我们大多数人晚上是夜猫子,即使眼睛挣不开了,还要坚持刷微博刷朋友圈到凌晨时分,第二天早上死活也爬不不来,反而还会抱怨没睡好,工作起来没精神。
也许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精力管理方法。
关于学习
也许有人会觉得既然村上春树都获卡夫卡奖了(诺贝尔奖的前奏),以前可能是个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
恰恰相反,村上春树在书里提到自己在学校读书期间,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而且他认为学校就是这样一种地方: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
但我更认同他说的另一个关于学习的观点: 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
所以即使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不够优秀,在我们成为社会人以后,仍然能够通过一点一滴,反复摸索学习到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关于心态
身为一名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甚至有人还会对作者发出无理的责难。
就像有读者抱怨作家庆山(原名安妮宝贝)以前的小说负面情绪太多,以至于读者觉得自己深受其害难以自拔。
而在村上春树看来,“对于这种遭到误解、受到非难,绝非令人愉快的事件,还可能使心灵受到深刻的创伤。这也是痛苦的体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对于人生而言,其实很是必要。想起来,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
所以当有人说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时,他并不介怀。
因为他认为“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至于得不得诺奖是外在的形式和标准,而自身内部的动力才是本质。
所以,别人不喜欢你又能怎样呢?我只要活出自我,抒写向心的文字就以足够,至于其他,并不在乎,更不必在他人的期待里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