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敷是在北欧生活了十年,在期间生活里发现的点点滴滴,通过本书呈现在我们一一面前,为我们分享自己所领悟到的生活本质。北欧是政治地理名词,特指北欧理事会的五个主权国家 :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
这本书里为我们介绍了北欧以慢博快,一简博繁,有舍有得的生活方式。这不是一本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北欧五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书籍,但有趣的是透过作者亲身的体验经历带我们走过了北欧的幸福生活的各方面。没有对北欧幸福模式过多的专业严谨的学术报告式的研究,有的是透过作者对北欧人生活里点滴细节的生动形象、真实有趣的描写。
全书分为六大章节,把北欧人的丰盈充实、简约自由的生活铺展开来。第一章节“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讲述了北欧人的幸福的前提来自由对自我的要求责任。从在生活细节里的所见所感把北欧制度里的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性、高平等性和高均衡性社会发展模式体现德淋漓尽致,透过生活里的一言一行把北欧人骨子里的公平与正义、包容与诚信、计划与透明、信誉与自律体现出来。
第二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相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北欧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使北欧人形成了颇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既然我们被上帝放到东西方交界的夹缝中,我们就得学会在夹缝中生存的艺术。"北欧国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一点在芬兰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性格内敛、自律,行事低调,富有政治智慧,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修养才是品质生活的保证。
第三章“为人着想的善良”,侧重于对国家、学校和家庭孩子的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每个生命和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只是选择了不同形式的存在而已”,拥有相对独立又有品质的家庭独特相处模式。“在工作学习中延伸出来的自律以及自我负责意识,也会贯穿到北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四章“可持续的花钱习惯”,第五章“无需提醒的自觉”,第六章“恰到好处的节俭”,都是根植于北欧人血液里、融入生活之中的对生活的态度、思考后的具体行为。介绍了北欧简约不简单的生活理念背后的支撑着的优秀精神习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本书里提及到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生活理念深深的吸引着我,对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有着非常实际指导作用。我觉得,也不一定是非常专业类型的课程才会对幼儿教育有实际指导作用,比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的游戏发展课程等,除了这些,还有很多领域的都会有具体作用。必定各领域知识之间有着看不见的内在联系其实是非常紧密的。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不断持续的过程,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广阔,知识之间具有的关联性融合性多元化。所以,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广阔的其它领域的知识。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我们也要从不只是教育书籍里学习,还要从其他各个领域去探索发现,更要从身边具体的生活里去发现教育。撇开北欧独特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体制不谈,我们不要一心妄想这只有在这样的高福利模式下才可以有如此高度自由的慢生活简约理念,
生活不在别处,而是在自己脚下,把别人优秀的习惯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没有那样的背景模式,就没有可比性,我们做不到全民免费的教育体系是事实,考试制度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等。也不能只看到优势,事物具有两面性,背后的弊端也是有的,不要把所有现实拿在一起做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在此不再赘述这方面的差异内容。
从北欧的幸福模式让我看到的有关幼儿教育方面闪光点实在是非常耀眼:
大多数人都是喜欢自由的,喜欢那无拘无束的自由。殊不知,真正的自由都是以约束为前提的。一个做不到自我约束的人永没有真的自由。北欧的教学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根值于内心的自我约束里,由此发展而在的自律的更加自由的状态。
一、崇尚教育,根深蒂固的全民阅读习惯
“全民阅读”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词,大家都知道了阅读对于人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具体实施情况如何?有数据显示,北欧国际的年人均阅读量为24本,相当于每月2本。我国的年人均阅读量仅为6本,扣除教科书,人均年一本都不到。数据便可说明了一切。
走出去社交,大街小巷林立的咖啡馆里,人们或与朋友交谈或独自阅读或自由思考。由阅读获得的渊博知识使得交谈内容丰富领域广阔,没有一点知识储备量简直是一场窘迫的交谈,无法愉快的交流。比如芬兰,一个并不大的国家,却有近千个公共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分布于全国大大小小的城镇。
北欧人出门喜欢背个大包,因为大包方便随身携带书籍,在任何场合里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在这里,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习惯。而不是故意表演给谁看,简简单单就是自己的事。我们大多数对于公共场所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来看的行为还会觉得有点奇怪,正常普遍的反而是大家面对面掏出来的各种电子产品,面对面坐到一起了却频繁的盯着冷冰冰的屏幕里的精彩内容。这些具体的细小行为习惯我们还是有非常多的欠缺的。
从小养成的睡前阅读习惯,特别是源自孩童时代和父母的床头共度时光。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好习惯,但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做不到。一天两天还比较容易,但难的是长期的坚持。这就对我们的幼儿的家庭教育,校园教育有不少的指导意义。不光是空空的喊口号,而是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不要怕差距,而在于自己所做到的每一步。不要说要制定什么样的制度,书店有多少,关键在于你自己。本来阅读就是一个人的旅程,不要抱怨环境有多么不好,主要就在于你自己去做去实践。
二、亲近大自然,从自然中去探索
书里提到‘整个国家都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在与大自然无穷无尽的亲密接触中,大自然更像一位老师,为孩子们解开了数不清的奥秘。让我想到了《北欧森林自然教育的过去与未来》这本书,在森林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并体验其中的快乐,以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素质、提高适应环境能力的目的。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超强,大部分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对怀有大自然由衷的亲近和热爱。
也让我想起了沈从文先生说的,“我虽然没有在学校里读那小小的书,可是我到大自然里读了一本大大的书”,“我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也在读那本大大的书”。其实给予孩子最基本的教育不一定是文字的,书本的,其实是大自然。看到,他读大书时候的那种快乐,会让人觉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太乏味枯燥了,缺乏了生命里本能的各种经验。
这一教育模式跟我们童年玩耍的情景很相似,就比如我们小时候和邻居的小伙伴在田野里、山沟里和草原上玩耍。”强调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原始倾向和天性,要使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森林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在户外进行,鼓励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和探索,把自然物作为教育性的材料,与自然环境建立积极的联系,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
如今北欧如天堂般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除了得益于大财力投资的配置的高规格垃圾处理设施设备,更多来自于北欧人绿色环保的理念。其中,深入生活里的垃圾分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
北欧人“以人为本、天然和谐”的舒适、简约的人本理念从下就贯穿在孩子的生活理念中。对“旧物”处理方式,二手店到处开得都是和随意随性的买卖聚会,旧物利用,变废为宝,东西不管新旧,合适不合适是使用标准,讲究东西的流动性。
我们幼儿园在母亲节活动时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跳蚤市场,小朋友用自己家里的玩具来交换或售卖,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但这样的活动是特意的活动,在计划里的特意为之的行为,可以逐渐做到大家都有的节约节俭的行为。
四、发展真正兴趣爱好的重要性
瑞典人的名言:不在度假屋,就在去度假屋的路上。崇尚自然的休闲生活,每年的各种各样的假期之多真心羡慕不来,讲究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工作以外的业余生活丰富精彩。自己发展的兴趣爱好,而不是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一晃而过的只是暂时的消遣,真正能使内心充盈丰富、使自己长久深刻健康的发展并享受其中的才是真正的兴趣爱好。
心灵宁静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是宁静,团队骑行远足,一起欢聚一起旅程也是宁静。从小对孩子的尊重,培育综合素质人才,学习中因势利导,兴趣第一。都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逼着孩子去学着学那。看看,我们今天多少不顾孩子的意见想法,周末假期去学习各种兴趣特长在门口等待着的家长们看到差别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民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形成的。我们不得不看看自己的行为想法,审视自己、检查自己,我们有多少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的,可以培养改变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因为自己的懒惰做不到。
先从自己做起,不管我们是作为家长、老师的身份,都是可以慢慢改变的。别着急,慢慢来,才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