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哲学?
诗、小说,是感性的事。从感性越界到理性,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哲学。
但是,长久以来,诗和哲学是被庙堂化的代表,高高在上的样子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望而却步。
作者在此指出:事实上,一个普通读者要找到一本适合他的哲学书,并不难,标准就是:读了这个题目的这本哲学书,是否能够帮助他在这个题目上思考得更清楚。
进一步讲,读哲学书有两种方向。
第一种,把哲学当成一种阅读的基础来看。
人生与宇宙课题繁多,每个哲学家所思考的角度又不止一端。众多课题和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很多人来说,就成了一团乱麻。
要理清思路,把哲学当成阅读的基础来看,就是要学习观察不同的哲学家对相同的课题,进行怎么样的思考,有六个重点:
一、先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
二、就这个主题发表过言论的哲学家里,找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
三、这位哲学家的著作可能很多,但是不要管其他的,只读他主要谈这个主题的那本书。
四、先把全书读完第一遍。碰到读不懂的地方,不要停止不读,也不要停在那里和读不懂的地方苦苦纠缠,就是要连滚带爬地先把第一遍读完。读完第一遍,再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阅读这本书。
五、知道他怎么思考、面对这个主题之后,看看影响他如此思考的前人有谁,他所影响的后人有谁。
六、于是沿着这个主题,设法把这一条线的前后脉络整理清楚。
比如你对“爱情”这个主题感兴趣。这是第一步。接着,你想到“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一说法,于是想看看柏拉图是怎么谈爱情的。柏拉图的著作很多,他探讨的主题有政治、教育、灵魂、爱情、文学、艺术……但是,柏拉图的著作里,有一本《会饮篇》是集中谈爱情的。打算研究爱情,就先集中精力读这本。
《会饮篇》里有许多人谈爱情,有人讲得生动有趣,有人也许没那么轻松,但是你读过全书中苏格拉底的发言,就会知道这才是全书的重点。
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柏拉图怎样把爱情一路升华,解释为追求宇宙至善至美的一个过程。
于是你回头看他之前的古希腊时代怎么弄解释爱情,知道有“埃洛斯”的说法,是宇宙结合或分离的原动力。往柏拉图身后看,于是知道亚里士多德把爱情解释为友爱的一种。
继续整理脉络,接着知道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把爱解释为神爱。文艺复兴之后回归为人间的爱;清教徒和维多利亚时代解释为保守的爱;到了尼采,喊出人要摆脱神的桎梏,从一切牺牲、义务中解放出来,因为“爱是一切价值的掠夺者”;到了霭理士和弗洛伊德,爱与性的关系被说明得完整了。
这样一路走下来,你就把爱情的哲学和接下来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些比较通俗的议题连接起来了。你会注意到劳伦斯主张:“爱因为被理想化,成为精神和意识的课题,所以爱就失去了平衡,达到一种混沌。而我们在现代必须认真考虑肉体或肉欲独立的性爱。”再接下来,有金赛性学报告与G点的发现,又有六十年代的性爱解放运动,又有其后的同性恋正常化。
“爱”从哲学上的意义到生活上的作用,就会以上述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呈现出来。而你从阅读不同哲学家不同著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他们的思考方向和方法。
这节末尾的小贴士:作者从台湾近年的宗教热,尤其是佛教热切入,反思为什么“谈起净化人心非得宗教不可”。宗教所为何事?那么多哲学家所思考的、讨论的,不就是各式各样面对宇宙面对人生的可能途径?一个有心在传统社会价值观之外,走另外一条路的人,何不先与这么多人思考对话,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途径?
排斥哲学的人,少了太多可能。
ps:笛卡尔著作《谈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