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之“观”
粽叶飘香,端午既至。
民族的节日,承载着不同的内涵:
千年前源起于驱邪镇鬼,祛病防疫。五毒月,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战国时吴越地,赛龙舟是举行图腾祭祀娱神乐人的宗教活动。两湖地区龙舟则为驱鱼祭奠屈原。
而今,人们在端午则只会忆起爱国诗人屈原了,遥祭屈原:以身殉志的忠贞,九死未悔的执著,上下求索的笃志。淡淡忧思中浸着绵绵的诗意,屈原不仅是一种楚文化符号的象征,更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
漫溯历史长河,身赴清流的诗人已湮没于历史云烟,中原鏖战的硝烟已被历史车轮辗过。缅怀在文字间,在民族的记忆里。
落于尘世烟火的,便是粽香袅袅的记忆了。
每至端午,都会怀念妈妈包的粽子,记忆里有童年的味道,故乡的气息,夏风轻拂,小院里漾着淡淡的棕叶香……
糯米白润晶莹,泡上一天;红枣粒粒饱满,亮泽诱人;随着妈妈灵巧的捞、放、压、缠,小巧的莲子红枣粽堆满小桌。美美地等上个把小时,一家人围坐,说说笑笑,有滋有味。而今很少有它包粽子机会,再也无从吃到清香的妈妈的手艺,最美时光已无处可寻,最深的眷恋,只能在怀念中追寻了。
此时此刻,我看见的就是我心中有的,我想看见的。风云散去,楚韵犹在,写在史书中;触景生情,追忆亲人,是我所思所见。
生活中,也常常如此。妈妈姓兰,名秀芳。爱花更爱养兰,三年前离世后,窗前的兰花,依旧年年绽放;爱,依旧绵绵不绝。它开在泥土中,更驻在我心里,我会和它微笑、低语……
佛学中的“明心见性”
诗人聂鲁达曾说:当华美叶片落尽,生命的脉胳才历历可见。活着的意义,一生所经历的便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