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接到一个临时任务,根据一篇录音稿整理成一篇能发在公众号的文章。
粗读万字录音稿就用了一天半……三个原因。第一是感冒导致状态不佳,占25%,第二是除了这篇以外还有其他材料的阅读占用了时间,占25%,第三是太拖延了,要占50%。
无论如何算是读完了,然而我发现真的读不懂,无论是演讲部分还是讨论部分,由于录音稿整理者本身估计就不太懂,很多名词没听出来,很多逻辑读起来不通顺,搞得我一筹莫展。后来和做了类似任务的同事讨论后决定大幅度删减,把看懂的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就这样完成了两千字左右的初稿。
今天得到反馈,初稿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演讲的第一人称不行,需要第三人称,第二是不能写成软文,要客观一些,可以参照一些报道。说实话不能写成软文这个要求我是不太懂的,还好网上还是有一些报道的。最后结合了一篇演讲者自己写的报道稿,一篇研究者写的长文,加上我自己编了一点起承转合,又凑出了两千字的全新稿。目前还没反馈。自己编的部分最没底,因为自己对这个事物了解的真是不多。
这篇文章前后的写作历程让我有几点感悟。
第一,不充分调研不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想写介绍的文章真的很难,首先就很难梳理出介绍的逻辑框架,很可能重点都会跑偏;
第二,如果真是一个写二手文的工作,就大胆写快速写快速反馈更新吧;
第三,咳嗽真的很打断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