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是我们广西人过节时的一个习俗,也是广西人独有的绝活。过节时,一般摆三个粽子摆成个三角状置于供桌,庙社,敬过神明后便可以大快朵颐了。
我从小爱吃妈妈包的粽子,小时候家里困难,粽子馅里的绿豆是妈妈种的,要煮过,还得手动去除绿豆壳。粽子里加一块腐乳调味的五花肉,外面有白白的糯米紧紧裹住,再用一张很大的粽子叶(大冬叶)里包裹住所有食材。
包粽子用的草绳和粽子叶只能买回来,因为家里没种有,大街上很多大妈摆地摊卖有。
后来呀,科技进步了,小卖部出售有脱皮绿豆,于是妈妈就买了这种现成的绿豆。白白胖胖的粽子里满满的黄色绿豆,还多加了骨头和香菇,味道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过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我帮过妈妈包粽子,很难包,把食材全部堆做一个三角形,正要把叶子裹起来,米却散了。要么就是包成一个扁平的样子,要么就是绳子过松了。0
后来也帮三姨,小英姨包过粽子,她们也和我一样,根本包不起来,难看至极,有些甚至漏出了糯米,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
是的,附近的人都说妈妈包的粽子很好看,很好吃,确实,这都是妈妈当仁不让的。整整齐齐的三角形大粽子,将近一斤重一个,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根本包不出来这么完美的粽子。
后来,我成家了,在异乡忍不住想起了妈妈包的粽子,可惜,妈妈不在身边,这也不是老家,如何让这粽子包起来?
第一难题,就是这里几乎没人包这么大个的粽子,所以街上没有粽子叶卖,估计也没人种这种粽叶。
我问过别人,都说它们用芭蕉叶包起来的。但我去哪里找芭蕉叶?
第二难题,没有大灶,没有木柴,偌大的粽子如何煮得熟?
有一天,我的脑袋灵光一闪,想起网上可能有粽子叶卖,就逛逛去,果真有许多卖粽叶店铺。可恨的是,平时在老家才三四块的粽叶,在网上要将近20块钱。
贵,但也得买,只好咬牙买了四十张大粽叶。
把粽叶煮过,正洗粽叶时,婆婆看到粽叶很大,过来看看,担忧地问我,这粽叶能不能用?不要用错,你以前用过吗?
我心理一阵无奈,毕竟,没吃过,就算之前吃过几个从我家拿来的粽子,她也早该忘了吧?毕竟她说个粗心大意的人。
想归想,我点点头,说,你种在我屋后的那颗就是粽子叶呀,一样的。
聊着聊着,我们又聊到了那颗粽子叶怎么也长不大的原因。
后来她问我,这些粽叶花了几个钱,我故意说成十快钱。她惊讶地叹了口气,我庆幸没把事实告诉她,只是把价钱的一半说出来而已。
不管怎样,粽子叶终归有了。
包粽子的时候,婆婆又看到大铁盘里黄灿灿的绿豆,说,这绿豆怎么没皮了?有皮才好吃。
我立刻反击:“有绿豆的才不好吃,我吃过,难吃死了,这着绿豆都是脱了皮才买来的。”
在我心里,我还清楚地记得,妈妈初次包粽子时,自己去皮去不干净,被爸爸数落了,她很不高兴的表情。
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应该求同存异,何必强求万事得顺别人的意?
她没答话,只说自己有个煤炉,还有一堆煤,叫我把包好的粽子拿给她煮。我高兴地点头,终于解决了两大难题。
十分钟不到,婆婆过来帮我包粽子,可能怕我不懂包,她叫我先示范一个。
我包好一个,拿给她看,她没说话,顺手包了一个很长很扁的大粽子,可以说是平时包的茧水粽子的扩大版。
这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她把两瓣粽叶合起来时比较特别。她把粽叶面对面立体紧贴起来,然后折在其中一边粽子体上,才包扎绳子。
在粽子顶部部顺着粽子方向横贴了一条草绳,紧接着来一个大转弯,开始顺着粽子绕圈子。长长的粽体上扎了一圈又一圈的草绳,两条草绳间的距离只有半厘米宽。
结果在一圈圈草绳间,横亘着草绳的头部,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我的则把草绳的头部贴在粽子底。
不过我没反对,只是一个劲夸她,说包地好。她有点得意,指出我的草绳有些松,告诉她以前也这么包,但是没漏米,说完朝她笑笑。
糯米不够了,我又加上,统共包了20个粽子,大大的粽叶包的只是不够大的粽子。
于是把八个粽子塞进高压锅煮了四个小时,剩下的全给婆婆煮。
可后来,孩子他爸说婆婆不吃这个粽子,我有点失望,没想到这个人这么古板。对我而言,一丁点的瑕疵并不能成为我不吃粽子的理由。
我做了很多小吃给大家分享。
多少次,我盼望着她做点什么小吃给我,却总是盼不到。迎之而来的只不过是甜得发腻的老火汤。
罢了,有困难,就勇敢克服便是,有要求就尽量满足即可。凡事不必太过强求,我苦苦追寻的东西对他人而言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堆粽子给我带来的有惊喜,有失望。不管怎样,我的大粽子终于包好了,而且还送了几个给别人,得到了好吃的头衔。如愿以偿,有了这次的尝试,下次包粽子就变得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