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因为仙女们的会晤,本来是很期待开心的一天,结果下午培训时,因为领导的几通没来由的责怪电话,搞得心情很窝火。事情搞清楚后,我不依不饶地发消息他,硬是让他象征性给我道了个歉(能逼领导给自己道歉的,这事恐怕也只有我做得出来......)
“他总是这样,#%¥%&%……”吃晚饭回来路上,我还在跟小伙伴们抱怨。
然后在回到房间寻找今天的作业主题时,一篇谈及消除偏见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像我今天这样,觉得一个人总是会如何如何,是不是就是一种偏见?
文章提到了一个叫“自证预言”的逻辑,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其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会真的实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我们产生一种心理预期的时候,就会对接收到的外界信号加以筛选,符合预期的就接收,不符合的过滤掉,这就更加容易强化并塑造我们的行为以符合之前的心理预期。
对于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消除负面偏见,文章给了一个很有趣的测试方法,选取身边不同相处关系的几个人,按人物、人物特点、与其相处动方式及最后的沟通结果,做个表格。
如果我们把人物和人物特点这两点遮住抹去,会得到下图:
也就是说,如果只看互动方式和结果这两列,会发现结果和互动方式是相互应证的,和对方的性格特点反倒没那么大的关系。
R
这个测试方法,很简单直白,但却让我很有些触动。原来过往,自己习惯持有的对一些人的看法,其实是由自己主观的做法导致的结果。我在用自己的眼光去给定义他人,给他们贴了一个又一个有色标签。
I
所以,和任何一个人沟通,如果事先带有某种偏见而产生防御或抵触心态,自然就会更容易产生不顺畅的结果,从而反过来强化这种互动方式,加深我们对他的偏见。相反,如果没有偏见、互动方式轻松愉悦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某种偏见很容易就会被应证,就像俺的领导,我一次次验证了他事无巨细的偏执。
对一个人产生偏见,觉得对方不靠谱的话,他出现了一次不靠谱的行为之后,就会想当然地认为“看嘛,我就说他不靠谱”;而觉得靠谱的人如果出现同样的行为,则会是“就这么一次,他应该不是故意的。”因为有偏见,不够相信、信任对方,这种担心就变成我们行为的调整,实际上会导致结果的强化。
回到消除对他人偏见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些调整。
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是从表格的第三列——从沟通互动方式着手:担心变信任,防御变坦诚,小心翼翼变成放松开玩笑,再看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D
今后,我需要跳出这样不理智的偏见陷阱,需要做的是:
1、停止像担心防御不信任和抵触这样的负面互动方式。
2、为一些事情找到更客观合理的原因解释,用放松、坦诚、宽容、信任等这样更加积极的方式和他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