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儿子一段时间里迷上玩“三国杀”。囫囵吞枣读《三国演义》知道的人物真不如打两天牌的,曹操、刘关张等主要人物就不说了,连南华老仙都记住了。更可喜地是,边打边交流三国情节、人物关系,原来不读书也可以玩转名著。从他兴高采烈地复盘讲述中,三国演义众多人物,谁忠谁奸、谁兄谁弟、谁智谁愚,还真不含糊。为了延续他学习名著的势头,我推荐他收听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结果他听了几回就失去了耐性,重回卡牌厮杀之中。本以为就此消停了,没成想他的问题竟然又上升到探讨生死的层次。
老爸,曹操是病死地!刘备是病死地!诸葛亮是病死地!周瑜也是病死地! 儿子,你不能问点儿别的嘛,再说了人无外乎生老病死,当年三国乱世除了杀人或被人杀,病死可算是善终了。隔天,儿子换了类型又来了。老爸,张飞是被部将所杀;关羽是被东吴所杀;鸡肋杨修和让梨的孔融是被曹操所杀;呼啦啦一长串儿。虽然杀人有些少儿不宜,但是感觉儿子对人物关系、权谋斗争、成语掌故的掌握又精通了不少。难道这就是玩中学的最高境界?
难得儿子对这本名著有如此之高的热情,我还是趁热打铁吧!从书柜里翻出珍藏多年的两卷本《三国演义》,郑重其事地交到儿子手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谁怎么死地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本书里,你只要通读一遍就全知道了。”说完,脑袋里甚至闪过南华老仙向张角赠送《太平要术》的场面。儿子却冷静地望着我,“老爸,你这书我哪里有时间看呀!大部分人物怎么死地我都知道了,再遇到不知道的问你就行了!”也好,可是你为什么只关心各种死法呢?在儿子滔滔不绝地对我普及游戏规则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他关心的问题只是想修改规则而已。就是设置一个简易程序,按照演义里人物的死法,相互比较决出胜负,免除你来我往的技能比拼,也不能反复转世没完没了。这种程序适用于玩耍时间不够长或者参与人员不会玩儿的情形。
儿子在自创规则后,没有沾沾自喜多长时间就对“三国杀”失去了兴趣,那是因为游戏没了技巧,自然也很少再问起怎么死地的问题。距离他能明白死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平等的,还需要一些年,我只希望他能多读几本书,多从书里找答案,以后自己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