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周的公号,我本来计划写一篇今年的年度复盘,给明年的目标立个flag。但下笔起来,却更想写另一个话题,也就是标题所示。这个跟年度复盘也不无关系,个人学习和成长是生命轮的重要一环,也是撬动其他环节的重要杠杆,重要性不言而喻。
应该说,现在国人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付费的接受程度,已经刷新了我对它的重新认知NewEarth最近开始开通直播分享,我出于好奇和学习,也加入了某个学习群。随后就开始了被群友的打卡学习和分享不断“轰炸”的模式。这个还好,我开免提醒功能就行了,但问题是,我要学习就免不了爬楼,发现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收获满满的分享,我的内心焦虑着实被击中--人家都在学习,你今天学习了没有?人家都在进步,你进步了没?
应该说,我对学习本身和内容没有太大的异议,我很欣喜看到大家都在学习,求变和成长。但如果越学习越焦虑,比如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每天看很多文章;购买了很多网课(虽然价格都不贵,但加起来还是不少的),但学完的不多,应用的更少。这也是为什么社群学习越来越火热,大家一起学习。这个方法本身也没问题,不过如果加入其中,我们的焦虑一点都没有减少,那就要好好来看一看我们的学习模式了。
那么,为什么公号文章读了那么多,网课购买和学习了不少,但焦虑却一点都没减少?按NewEarth惯常的角度,我们来解读一下原因:
首先,改变环境,并不能改变焦虑的情绪。
我们常常觉得,我们焦虑是因为我们懂的知识不够多,学习不够卖力,成长不够快导致的。所以我们做的这些举措,读文章,上网课,都是出于为了学习多一点,形成每天都在进步的“环境”。然后,我们才会觉得安心,不焦虑。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你需要不断追逐跟上环境变化的节奏,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都要跟上去学习,跟人谈话不会掉队,教育孩子不会落伍。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会永远处于焦虑状态,因为这个追逐是没办法停下来的。
真实的逻辑是,焦虑作为一种情绪,是由我们对环境的看法导致的,也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我学习和成长这件事情。如果你知道你想学什么,你也建立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对外界的新事物保持好奇,但有节制地追求,有条不紊地体验自己的学习之旅,那么你的焦虑会减缓很多。
其次,出于解决焦虑而进行的学习,是对该情绪的逃避,结果必然是更加焦虑。
你可能很难想象和接受,读文章和上网课是因为不想面对焦虑,对焦虑采取缓冲和逃避的一种行为。这难道不是解决焦虑才去学习的吗?
这个概念是我们过去没有重点提到的,以后分单篇重点讲。这里大概讲一个概念:情绪缓冲(beffering)是指不想面对某种负面情绪而采取的行为,其结果是让该情绪暂时得到缓解,但最终结果却变得更加严重。比如: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倾向于(狂)吃东西,(狂)购物,网上(狂)看剧。这些行为就是为了缓解心情而采取的缓冲行为。
那么怎么判断我们看文章,上网课是正常的行为,还是逃避行为?
很简单,从结果来判断。如果你做完这些事情后,焦虑情绪没有加重,那么你是ok的。就好像狂吃狂买的当时有快感,但之后你还是得面对那种巨大的失落,负罪或焦虑感。
当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消费内容,却没有真的去让自己成长和改变的时候,你的焦虑会更加严重---时间在飞逝,我在干什么?
第三,注意力太分散,不聚焦。给自己太多的学习内容,没有重点,让自己沉溺于太多内容无法聚焦的自我暗示中,其结果很可能是原地打转,进步缓慢。
第四,只关注学习本身,不关注实际应用,内化学习和成长。不用解释太多,书本上和理论上的学习,并不会真正内化到认知和心态层面,只有通过行动,才可以加深理解和真正内化,形成真正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教练过后都会聚焦行动任务和目标。它仍然可以回归到教练认知模型上来。
那么,如何学习才不焦虑呢?这里我分享几点建议,帮助大家在新的一年更好地学习。
1. ”约束思维“
顾名思义,简化精炼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学会辨别,建立自己的学习和认知体系,应用在生活中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为未来服务,才是学习的目的。
借用我的一位老师的做法,”我只会购买那些我一定会实践的课程“,以及”我只有结束学习了一门课程,才会开始购买和学习另一门课程“。
这就是”约束思维“的具体实践。它一定会要求学习内容的精炼性和有效性。这门课程或文章体系是我需要的,我也会实践在我的生活中,那么我才购买。
在过程中,让我们真的以学生的姿态,去学习和吸收,并实践中验证和转化。我自己有两个教练,有一门在学习的课程。那么我给自己的承诺是,我跟教练在会话中谈好的行动,我一定认认真真地做完,然后反馈或自己做记录。对于课程的学习,我看重它对我实际生活的改变,定期复盘结果。
2. 选择好的老师,但更有实践的老师学习。
我们都喜欢榜样的力量,我也是。但是有时候公号文章看多了,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理论,不知道实践会如何。甚至写这个公号的人,本身也不知道ta讲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效。
所以,我更愿意选择已经或者正在践行ta分享理论的人来学习,有强大的说服力。怎么判断?看ta分享的故事就知道,ta是否常常分享ta是怎么实践这些理论的。当然不都是成功的实践,有高有低,这个老师才是真实的,跟你的链接也是真实的。
这个选择标准供你参考。
3. 好的老师(包括公号),不是教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他们启发你的思维,鼓励或挑战你去应用,在应用中判断是否适合你,是否有效。
我仍然要强调独立思维的重要性。我们跟某位老师/公号学习,到头来不是去依赖这一位老师/公号,某一天不看文章就不好受了,或没有方向了。
好的老师,帮助你保持思维的独立性,他们启发和鼓励,但不控制,不教你盲从。ta对你保持开放性,但你可以不用接受ta的所有观点。你同意的,吸收进来;不同意的,就随它而去。
你看到ta的好的,不好的;你有选择的自由。这才是真实的链接,彼此”亲密“而又各自独立的关系。
4. 好的老师,如同我们的高中数学老师一样,强调基础概念和工具的重要性并不断重复,目的是训练你的大脑真正学习和掌握,而不是带着你东奔西窜,走马观花,但却都点到为止。
这也是我这几年的习得。过去我什么都想看想学,但这几年开始聚焦,专注在核心方法论和基本概念上。并不是其他我都不需要学了,而是我想从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入手,掌握这一手,学习其他的内容都会容易,也会融会贯通很多。这也是我做NewEarth聚焦教练认知模型与心智成长上,翻来倒去其实在谈一件事情在不同层面的应用。
以上几点,有我作为学生的角度,也有我作为“公号”创作者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对于你来说,选择你接受的,摒弃你不认同的,我们依然是同行者。
新的一年,祝我们都快乐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