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说今天的一件小事。
我家小朋友稍微有些丢三落四,已经丢了两个比较贵的水杯,上周又有一个落在学校的排练室了。小家伙迟迟没有去学校失物招领的地方去找。我有些生气,跟他说,如果找不回来,要从他的零花钱里扣出来水杯钱。话虽已出口,但想到《正面管教》里说的,逻辑后果的应用应该基于事先跟孩子有过沟通,否则就成为“惩罚”了。于是,赶紧改变口吻,告诉孩子这次由于爸爸事先没说,先不扣钱,下次就要扣钱了。看得出来,还是我及时作出调整以后好一些。
2.
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当孩子受到鼓励做出弥补时,他们并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他们是在不伤尊严和受尊重的情况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是回到前文说到的水杯的事。我和儿子一起商量,应该尽可能去弥补。第一、尽可能找回来。第二、如果实在找不回来,对于以后的水杯,要贴上标签,标签上写上班级和姓。
3.鼓励与赞扬
赞扬可能会使孩子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
鼓励孩子的绝好方式,是让他们通过贡献来感到自己有用。
拥抱能营造出一种鼓励的气氛。
我的体会,赞扬往往是比较虚的、评价式的话语,如,“我喜欢你的做法!”鼓励往往比较具体,如“谢谢你的合作”,“那个A反映了你的辛勤努力。”
分清鼓励和赞扬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大多数家长应该已经知道鼓励的重要性。但有时会走偏了,成了一味的虚的“表扬”!孩子并未真正知道哪个地方做得好,也就不能有效的将孩子好的做法形成良性循环。
4.父母们往往只告诉孩子自己的期盼,而不愿意花时间说明、指导如何做。
孩子毕竟是孩子。要有耐心告诉孩子如何做好。我们最近告诉孩子把衣服分类分批放到洗衣机去洗,然后用衣架子如何挂、晾好。孩子一点抵触情绪都没有,就能够给我们分担一些家务了。他做好之后我们会鼓励他做得很好。anyway,现在的状态还是“喊一下,动一下”,啥时候能主动分担就好了:)
想在“爸爸、丈夫、儿子”这些岗位做得更好的朋友,欢迎加我微信(make292769)加入混序爸爸学堂,加好友时请注明“爸爸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