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烨烨发烧,特别累,自己也不太舒服,感觉身体被掏空了,脑袋都转不动了。这段时间期中复习,好久没有写教案了,今晚晚自习备了一下课,可是还没有完整。先发出来,明天继续。
《归园田居》这一组诗偏向于叙事,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描绘了从他辞官到归隐的田园生活。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美好宁静的田园天地,把他归隐后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出来,也表达了他超凡脱俗的志趣,流露出归隐田园之后的欢欣和喜悦。
这次要学习《归园田居 其三》,我打算把它与《归园田居 其一》进行类比阅读,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归隐心愿。
一、 引入
我们之前学过陶渊明的《饮酒》还有《桃花源记》,读了他的《五柳先生传》,已经初步了解了陶渊明了。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谈论,尽可能多角度地评价陶渊明,看看哪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最丰富。(五分钟)
陶渊明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是一个隐士,是一个虽然隐居却依然心系百姓的人,渴望过上世外桃源般生活的人,乐观豁达的人,追求自然之趣的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喜欢看书、写文章的人,喜欢喝酒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厌恶官场的人……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唤起孩子们对陶渊明的印象,以便进入诗歌的理解和学习。
二、理解诗歌内容
1.一起读《归园田居 其三》简述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首诗歌并不难理解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通过简述诗歌的内容来理解诗歌,孩子们很容易就走进诗歌了。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简述,如: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生活?陶渊明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周围的环境如何?他的心情如何?
最后简述:本诗描绘了陶渊明归隐后的耕种生活,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劳累却能自得其乐,心满意足。
2.你认为陶渊明是不是一个好农夫,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引领孩子们进一步走进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没有了俸禄,可是还得维持生计,陶渊明只好挽起袖子,扛上锄头,下地耕作。可是对于当了十几年官的陶渊明来说,耕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陶渊明是不是一个好的农夫呢?有的孩子会说不是,因为“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种的豆子还没有周围的草密呢。陶渊明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自己耕种的现状描绘出来了,说明他并不擅长农事。可是有的孩子会认为他是一个好的农夫,因为虽然他种的豆子不好,可是他也很勤奋啊,他很努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早上就出去干活了,晚上才回来,说明他是一个很尽责的农夫,从这个角度讲,他是一个好农夫。
说得都有道理,陶渊明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农夫,因为他种的庄稼都长不好,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依然很努力地去劳动,从这一点看,他也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农夫了。那么他这么辛苦,他快乐吗?
3.陶渊明是否是一个快乐的农夫?请你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这一个问题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心情发现陶渊明的理想追求,也就是最后一句说的:“但使愿无违”,他有着怎样的心愿?为什么他会觉得这样辛苦的劳动是快乐的,还能够乐在其中呢?
通过找体现快乐的字词、句子,从而进一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1)“长”字,写出了道旁的草生充满了活力,机勃勃的景象。可以体现诗人心情很好。
(2)“带月荷锄归”描绘的是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这让陶渊明辛苦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虽然耕作辛苦,可是陶渊明却能够乐在其中。
(3)“衣沾不足惜”说明陶渊明不在乎衣服背露水打湿,尽管田园生活很艰苦,可是陶渊明却愿意在这样的田园生活中回归自我,而不让自己迷失在黑暗的官场。
(4)“但使愿无违”,所有的一切都归结于一点:因为这一切都是出自陶渊明的愿望,是他自己发自内心想要过的生活,所以就会用心体会这生活中的一切,艰苦也变成了一种美好。
三、结合《归园田居 其一》探究陶渊明的愿望。
陶渊明的愿望是什么?通过阅读《归园田居 其一》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