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学习的目的和规划》
这个题目源于一场课后对话。
有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读《孟子》能读了,但是,写不出感想,觉得对不住孟子。"
我的回答是:"这就好像材料和创作一样。你现在读《孟子》就是积攒材料。等到材料积攒够了,自然就有想法出来。"
正如程子所言:"《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程子说的是宋代的大白话,我就不翻译了。程子的这个意见就值得我们停下来,琢磨一分钟,嚼一嚼里面的味道。
《论语》《孟子》里面有一些方法论,比如观人法就很贴切实用。但终究不是为了类似一些数学的公理定律一样确定的知识而学习《论》《孟》。比如说孟子的养气论,若论具体是不如《黄帝内经》的,就是《黄帝内经》,若论具体是不如《伤寒论》的。但是,先秦往后,哪位精诚大医是不学孟子养气论而能张开思想的疆域、进而迈入精诚大医境域的呢?
我们生活在长江尾,有人以为学习孔孟就是溯源,以为我们做的是寻迹之旅,一直走到唐古拉山到昆仓山,找到长江的源头,以为这就是学习《论语》、《孟子》的目的。实在说来,远非如此,这就好像生命不只是心脏泵出来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溯源到长江的源头并不能带给我们答案,长江源域无论清澈广大宏伟到何种极致,都不能与天地二字相提并论。
换言之,《论》《孟》带给我们的必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现阶段,我们站在外面,门儿都没进去呢,此时,如果借用一些浅人的断语给《论》《孟》做一个规定,那是以管窥豹的愚蠢和自诩先进的现代人的愚昧狂妄。
还有一条路是我们选择的方法:日日为功,不疾而速。每日一句。"《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
今天开始,如此学《孟子》,要学656天。七个季度。一年零三个月。2018年年底到2019年年初时分完成《孟子》日课。
到那个时候,我相信有变化。
三年之学,敬业乐群的气象出没出来就是一个标志。不是我变得多牛逼多高明,而是能不能做到敬业乐群四个字了。花了656天时间,难不成要学做丁春秋么?学孟子不以孟子为师,而是崇拜丁春秋的感觉良好吗?
到那个时候,我相信有变化。
材料之中有栋梁有朽木。每天学一句孟子,就好像在自家的仓库里放进去一根栋梁,清理了一坨朽木一样。656天以后,你将变得无比充实而自信,宽广而富有。
656天以后,《孟子》日课结束,再开《孟子》日课的可能性很小了。这656天中,每日共学的人与氛围亦将跟着变化。所以,每天把日课抄写一遍就是最好的学习,除了运用眼睛,再运用口诵和书写,把舌与手的工具一起用起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并用,把这一句一句的《孟子》涵泳玩味,意便足了。
丙申年丙申月己丑日,八月初四,2016年9月4日星期日 金文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