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反复听到一个新词,叫做“熵”。
什么是熵?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
克劳修斯(T.Clausius) 于1854年提出熵(entropie)的概念。以熵原理为核心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H.Adams(1850-1901)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有人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种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当时社会声誊最坏的定律。社会实质上不同于热力学上的隔离系统,而应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看着以上解释还是比较让人觉得比较懵逼,于是乎,我又查阅到了以下论点: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恒的,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不会消失。热力学第二定律进一步指出,虽然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无法100%利用。在转化过程中,总是有一部分能量会被浪费掉。比如,汽油含有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发动机的能量,但是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废气。即使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将被浪费的能量减小至零。
"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无效能量"指的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又称为熵。所以,熵就是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考虑到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即"熵"),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有效能量都变成无效能量,那时将不再有任何能量转化,这就叫宇宙的"热寂"(Heat Death)。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熵永远在增加。当一种形式的"有序化"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有序化",必然伴随产生某种"无序化"。一旦能量以"无序化"的形式存在,就无法再利用了,除非从外界输入新的能量,让无序状态重新变成有序状态。
熵就是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即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屋子不收拾会变乱,电脑用久了会越来越慢,热水慢慢会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
1943年,薛定谔在剑桥大学做的关于“生命是什么”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在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对于一个企业,熵增的结果就是失去活力,走向混乱,表现为组织臃肿,流程僵化一刀切,决策效率低下,协同少,创新艰难,错失机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企业病。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是要尽能实现企业的熵减。
华为最推崇熵减这一理念,任老爷子把这作为华为的价值观,华为如何实现熵减?最重要的就是惶者生存,保持危机感,坚持自我批判,再加乐观精神。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对抗的就是熵增,以自我为中心,以上级为中心,这是本性,所以华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裙带关系为本,以论资排辈为本,这是本性,所以华为强调以奋斗者为本;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意志力就会减弱,知识老化,所以华为强调长期艰苦奋斗;人的本性需要安全感,需要自我保护,也就是隐藏自己的弱点,所以华为强调坚持自我批判。
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随着水分子越来越无序的运动,最终温度也就自然下降了。这种水分子无序运动的状况称为布朗运动,就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随机性的运动。
我们身边很多人其实每天都在做着布朗运动,也就是漫无目的的生活,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刷手机之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对当下又不满意,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又伴随着无究无尽地虚无感,这就是典型的熵增状态。
如何改变个人熵增的状态,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熵增的定义: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从定义可以看出,熵增的条件有两个:封闭系统+无外力做功。只要打破这两个条件,我们就有可能实现熵减。也就是主动做功与开放。
熵让我真正理解了,如果不施加外力影响,事物永远向着更混乱的状态发展,也就是不去奋斗,好生活其实想保是保不住的。比如,房间如果没人打扫,只会越来越乱,不可能越来越干净;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主动去学习,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熵减,并不能让我们逃离死亡的终点,但它能延缓我们到达终点的时间,并且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到足够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