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分“4+2+1”的家庭里,教育变成了一种内耗。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全线开火,每个人都宣称最爱孩子,尝试各种教育思路,并且借孩子的教育互相攻击。就像去年那部热剧《虎妈猫爸》,媳妇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婆婆宠溺会毁了孩子,婆婆当着孩子的面挑剔媳妇从小地方来、没有品位、会带坏孩子。
揭开爱孩子、关注教育的遮羞布,我们看到的是无礼、自私、随意突破人际界限、人和人之间权利义务全面错位。
中国人的成长很奇葩,小时候父母希望你是大人,乖乖自己玩,迅速适应他们指定的任何抚养人,在不知道秩序为何物的时候就安静而守秩序,定时睡觉、按量吃饭,大部分时间都要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懂事”地不打扰他们的工作和娱乐。等你长大了,父母又开始希望你是婴儿,一日三餐回家吃饭,所有事情都没主见等他们做主,陪他们聊天,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你的伴侣、你的朋友、你的孩子都要纳入他们的生活和视线。
这种奇特的情感需求催生了奇特的社会现象。年老的父母一方面在付出上没有界限,子女已经成年,父母却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给他们买房买车,给他们洗衣做饭,给他们养孩子。另一方面在索取上没有界限,从子女的婚姻、工作、教育孩子,到衣食住行、时间安排、社交都无限地发表意见,索取情感和关注。年轻人也一样,一方面心安理得地榨干父母在金钱上、体力上最后一滴血,高兴地做巨婴,另一方面又不满父母的干涉,希望自由自主。
可是,让我们实事求是地对双方都说一句: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人人突破界限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痛不欲生,每个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她)这么奇葩?这么自私?我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他(她)还不满足?在父母和成年子女的这种关系绞缠中,再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母子同命的变态基因,就是一锅宅斗的好底料。如果再冠以为了孩子的教育之名,内心的愤怒有了正义的出口,就更一发不可收拾。
人人生而爱自由。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这样人发生了神经病。
中国人喜欢颂扬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但是从无数的文学作品和生活实践中,我们知道,这样的大家庭从来没有快乐的人,没有聪敏、热情的能量传递,没有生机勃勃的创造力与活力,有的是暮气沉沉、刻板守规,是一个又一个的小老头。如同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所描述的“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让我们回到教育的问题。为什么别国的人带孩子,一对父母可以轻松地带一堆孩子,而我们带孩子,一堆人带一个孩子都累得不行,还带不好?我觉得核心原因就是这种人际上的混沌不清,父母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老人,又把孩子应该自己干的事揽到自己身上,一代又一代地,上梁不正下梁歪。
现在来到最郁闷的部分,我们已经厘清了一个基本问题:老人帮忙带孩子,对老人不公平,对成年子女的成长有妨碍,对孩子也不见得好。但是为啥大家还乐此不疲地痛并坚持着呢?原因是:
——没办法。对大部分苦哈哈的白领来说,必须两口子戮力同心,打起十二分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去赚钱,才能维持一个家庭必须的开支。不压榨老人怎么办?即使有余钱请人,可是在一个普遍没有职业道德的的环境里,月嫂可能给孩子喂药,保姆可能偷偷打孩子,怎么破?社会上没有可靠的托管机构,哪怕孩子已经读幼儿园、小学,相信大部分职业人都没有那个幸运,和孩子的放学时间同步。
——没勇气。做全职妈妈需要钱,更需要勇气,后者可能比前者更重要。有个妈妈说,如果孩子爸爸可以赚到月薪2万,就考虑全职。等2万了,她又说,如果他月薪5万,我们才能维持生活。等5万了,妈妈还在踌躇,好像还是不够安全。其实不是钱的问题,人的生存需要的钱远没有想象的多。是这个中国这个社会,人们倾向于选择最坏的环境给女性。没有翻身得解放的年代里,女人地位的不堪就不去说了。在今天这个社会,女人终于抓到了一点点维护自己尊严的办法,就是经济的独立,即使男性和女性有那么多的生理差异,即使女人除了和男人一样在职场硬抗之后还要做家务、带孩子、处理各种亲戚关系、健身、美容、读书、养性,否则就没有脸称自己为现代女性,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要感谢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有机会掌控自己的命运。要主动放弃这种机会,从心理过程看,是相当不容易的。
——没支撑。我们缺乏对父母自己带孩子的社会资源支撑。在我看来,这才是最重要、最复杂、最需要改善的。
缺乏弹性工作机会,人们需要每天在写字楼或者工厂待8-10小时,加上交通和额外的加班,这个时间也许是12-14小时。所以找对象的时候,考虑生活品质和孩子的教育,最好找个大学老师哈。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半日工作、计时工作、弹性工作、在家工作,让女性可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能享受到施展才华和成长的幸福。
缺乏优质的补充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资源之间的衔接。孩子放学后,如果有个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很安全的场所,同时很安全地实现学校和补充教育场所的衔接,妈妈当然可以安心工作。如果只是去小饭桌写作业,那还是麻烦老人比较好吧。
缺乏社会氛围。其实全世界,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亚洲,都认同母亲应该多照顾家庭,只有我们的社会还在推崇“铁姑娘”“半边天”,把美好的家庭时光和培养国家未来纳税人的神圣职责称为一个女人的“后顾之忧”。
缺乏社会保障。美国的主妇如果和丈夫离婚,不但财产要分走一半,而且丈夫要一直支付赡养费直到她再婚。日本的全职主妇在60岁之后有退休金。如果有孩子,会有很多补助。虽然这样做,确实也会产生部分群体的惰性等很多问题,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但如果没有这些保障,那么不管是做全职妈妈、单亲妈妈还是未婚妈妈,人们没有校正人生的机会,如何敢犯一点点错误,冒一点点风险?弱肉强食,只能亏待更弱小的孩子了。
所以对号入座一下吧,看看有没有解决和改善的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