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认知觉醒》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第4章 专注力 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第1节 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常常做着事情A,却在想着事情B,俗称“分心、开小差”。
一、“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问题】注意力可以分为哪两种?
一种是“集中在行动”上的;
另一种是“集中在感受”上的。
【问题】身心分离模式,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它会对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能力提升”产生持续的影响。
【我的思考】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为什么注意力会分散,以及
这种模式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分心走神的原因与危害
【问题】分心走神的原因是什么?
1、觉得当下太无聊(于是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
2、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因为身体受困于现实,只要让思想天马行空。
分心走神的成本太低了。
【问题】分心走神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逃避”,他们更容易退回舒适区,而身心合一的人更容易跳出舒适区。
分心走神是我们的天性之一。
我们必须用“觉知力”和“自控力”去约束天性,否则被会潜意识左右而不自知。
【我的总结】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讲了分心走神的2个原因“太无聊、太痛苦”;危害就是会让人一直退回到舒适区,被潜意识操控。
三、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注意力分为:行动和感受。
【问题】如何扭转注意力不集中的局面?
一招即可:让感受回归行动。
【我的思考】虽然书上说了一招即可,但我感觉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反复大量练习。
【问题】身心合一的要领是什么?
并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这种享受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问题】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归当下,有什么好处?
会让我们:
烦恼慢慢减少
精力更加旺盛
情绪更加平和
身体更加柔软
感知更加灵敏
思考更加深入
改变它,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底层行为模式。
【我的思考】其实说起来真的很容易,一个人只要回归当下,这种力量无穷大。可是又有几个人是能真正回归当下的,大部分人都被潜意识操控着,一遍做着事情,一遍思绪游离,这是天性使然。也难怪世上总是普通人居多,牛人稀少。
不过回归当下的6大好处,的确非常吸引人,谁不希望烦恼少、精力旺、情绪稳、身体柔、感知敏、思考深呢。真做到了,那会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状态。
----------------------------------------
第2节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问题】人类进化,带来智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哪些痛苦?
能感知太多信息而感到心神不宁
因产生过多欲望而痛苦不堪
因担忧能力不足而滋生焦虑
无论顺境或者逆境都不得安全
部分智者早已跳出了这种限制,他们拥有一种极为有效的行为模式:
让自己情绪和能力处于平和高效的状态。
一、人类情绪和能力优劣的根本差异
【我的感受】这部分内容我很想知道,毕竟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也是情绪的平和,能力的高低,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问题】能力强者具有哪些优势?
能够主动屏蔽干扰
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
他们会主动练习,在声音嘈杂的地方锻炼专注力
能够随时随地进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的状态
因沉浸能力不同,人类最终处在了不同的层次。
我们需要磨练这种品质。
【总结】高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就是沉浸能力的不同。这也决定了沉浸能力强的人时常处于“支配层”,而沉浸能力弱的人时常处于“被支配层”。
二、深度沉浸的方法
【问题】深度沉浸有什么方法?
《刻意练习》这本书给了我们大致的答案。
所谓天才,其本质就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
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变的像天才般卓越,是因为“方法不对”或“练习不够”。
【问题】“正确的方法”具有哪四个特征?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比如,我要完成跑步,可以让目标定义越明确,我要在中午13-14点完成
3公里的慢速跑步。
目标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这两件事情有清晰的界限。
金句: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李大钊
养成界限分明的习惯,对人性情和能力培养都很有好处。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要想方设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
获得反馈的方法:通过书籍影像、与他人交流、自我反思 来获得。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这里有一个重点: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
作者引用《心流》这本书中的一个模型,更能让人深入理解。
1、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
2、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
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建立稳固可靠的行为模式。
【问题】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有什么注意的点?
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
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以上四点,就可以建立主动沉浸的行为模式,时常练习可以固化为深度沉浸的底层能力,从而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标:具体清晰
专注:极度投入、边界清晰
反馈:及时有效
拉伸:难易匹配
其实就是简单的掌握这几个核心关键字,不断去练习。
作者认为,细心体会上述四个要素,就可以进入深度沉浸状态,
从“聚焦”走向“卓越”。当然真正做到“卓越”,还需要“大量练习”。
小钢琴家陈安可,每天都练,没有一天不练,并且每天练习4小时。
可见,天才也需要大量练习,是“正确的方法”加“大量的练习”造就了天才。
无论是谁,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后,就一定能走向某一领域的高处。
【我的感受】从作者这一节方法的介绍,似乎对于沉浸投入有了更大的信心,还是能看到一些光明的。
当然,最重要的“大量练习”也要时刻在脑海中浮现,没有大量练习,再好的方法,也只是摆设。
目标清晰、极度专注、及时反馈、拉伸区练习,好好琢磨这4个要素,
慢慢让自己学会深度沉浸。
通过大量练习做到深度沉浸才是阅读这一章节最大的收获。
好了,今天的阅读就到这里,学到今天的知识点非常关键,不仅告诉了专注的方法,而且强调要大量练习,最终实现自我跨越。
明天将开启《认知觉醒》第9天的阅读,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