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入门介绍——《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读书笔记

我第一次看和行为经济学有关的书,是《罗辑思维》推荐了两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每本书里都讲了52个思维谬误和行为错误,其实104个偏误很多都是相关的,一个错误例子里可以从多个角度谈。不过两本书看完,留在脑子里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人类对风险的态度。

PS:我所说的一种损失的可能性,包括金钱上的,身体上的,甚至是精神上的时间上的。只要是自己认为稀缺的资源可能存在损失,那这都是风险。

1、在客观数字面前人类常常是神经病~

风险是稀缺资源的损失概率,既然是概率,一定是和数字有关。但是我们似乎并不太把数字当回事。

举个发生在美帝栗子(当然数字是编的因为我记不住~):

某地发生天灾,慈善机构做广告,请问哪种广告容易获得更多的捐款?

a. 这次灾难导致12人死亡,123人失踪,1234人受伤,12345人流离失所。

b. 图片、图片、图片……

显然,如果是我,我会选择b,因为论视觉冲击力,数字的力量远远不如图片。如果加上一个c选项,一个可怜兮兮的小女孩坐在家园的废墟上哭,就算不是照片,只是这样一个故事,获得的捐款肯定也比a多吧?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赤裸裸的数字不是更有冲击力?

我们理智上是接受这一点的:数字更能代表事件的真相,而图片或者某个人的故事只能展示事件的一个侧面且容易被夸大。

但我们在感性上,对数字的敏感度远远不如一张图或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新闻里最常看到的报道,是充斥着各种细节的图片和故事,名曰以小见大。人本来就是故事动物,不喜欢冷冰冰赤裸裸的数字,数字既不能引起直观感受又不好看,有时候还得动脑思考比较数字的大小。

不过有一种情况,人们对数字是极其敏感的:与坏事有关的数字。想想大家生活中,如果要科学减肥,吃饭之前一定要看卡路里的数字,因为我们怕胖!

损失就是大家最讨厌的一种坏事,此时我们队数字的敏感程度,回头一看,细思恐极呀!

举个栗子:

小明开开心心去逛街,忽然见到地上有一张红票票,捡起来果然是红票票。心想我要拿一百块钱买点什么好呢?正在想着,一阵风吹来红票票没拿住掉进桥下面,眼看一百块钱随水漂流也不能跳下去抢救了。

那么问题来了,小明现在是什么心情?

如果你没遇到过这样的事,会不会想,反正钱也是从天而降,丢了就丢了,自己钱包没什么损失。但小明真的很郁闷,你要是他你也郁闷!

这是为什么呢?

2、人类你们这么胆小怕损失不怕被喵星人看不起吗

小明得而复失红票票的例子,涉及到了心理学上一个概念,损失规避。就是得到的快乐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相比得到,人们更在意失去的;而且人也更容易陷入失去的痛苦中,而不是得到的快乐。我们本能的厌恶损失,如果这个损失可以用数字衡量,那就是:丢了一百块钱,一定要得到二百块才能弥补之前丢一百块钱的心里损失。所以说得到的二百块里有一半都是“精神损失费”。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咱们赌一把:抛硬币,正面我给你十块钱背面你给我十块钱。我相信你肯定不愿意跟我玩,除非我说我输了我给你一万你输了你给我十块就行。1赔1的赌博没人愿意玩,比起自己辛苦赚的钱意外得到的钱更容易输掉,都是这个道理。

损失厌恶的心态普遍存在,这就被万恶的商人们利用起来做营销啦!常用方法有两个:

1. 很多线上商店卖东西,都会有个体验店。你去体验试用一下,感觉玩爽了,就会有种此物属于你的驾驭感。售货员再跟你聊几句忽悠一会,你就动心了,一定要买下这件东西,因为你不能忍受失去这件东西的痛苦,此时你已经没有意识到,你这东西是以失去钱为代价换的。很多品牌都喜欢搞0元先体验后付款活动,就是利用这个心态。

2. 另外一个例子是淘宝的七天无理由退款,乍一看以为对商家不利。实际上只要不是商品问题太严重大部分人都不会退,即使你对这件商品多少有点不满,但用过了一下就感觉这个是自己的了,退回去你就失去了这个件东西,换回来的钱根本弥补不了你的损失。

损失规避这个心理效应用途极为广泛,在说服对方方面也十分有用。当你在劝说对方要做什么时候的时候,温柔的威胁他,”如果不这么做,你就会失去XX“,而不是说,”做了这个事儿你能得到YY“。劝说不要吸烟,可以说吸烟让你少活十年,而不是说不吸烟你能多活十年。

3、谈论风险除了躺着以外还有个正确姿势

人本性趋利避害,尽量避免损失。然而做任何事都有风险,理论上就没有百分之百没有风险的行为。这里要强调一件事:大部分风险确实客观存在,但是有些事本来就是

所以我们通常说某件事的风险都用概率来表示。举个栗子:

有这么一种新注射液需要提交给上面有关部门批准进入临床阶段。所有药是存在一定治愈率的,不能保证每个用药的人都治愈,这个药其实治愈率只有一半,另外一半用了药跟没用一样。现在提交申请报告的人就难住了,有两种说法表示治愈率:

a. 这种药可以使50%的患者痊愈。

b. 这种药存在50%的可能无法让患者痊愈。

相信聪明的小伙伴们一眼就看出来,自己人提交报告要说a,让看报告的人关注的重点变成:可以救活一半的人!但如果你是审批报告的,你就拿着报告指着申请者说,啊喂一半人根本没有效果这是什么药你们给我解释一下……

这个例子运用了框架效应,在说一件事的时候,用好的框架来说明一件事成功的概率,而不是用坏的框架让人关注风险概率。哪怕这个比例换成99%和1%,也要这么做。毕竟人就喜欢看坏的事嘛~

4:但是愚蠢的人类啊风险到眼皮底下了数字怎么还不看了呢?

概率可以表示一件事的客观风险,但人有时候不会仔仔细细的看概率的。

比如大家出门自驾游,统计数据告诉你这段路在放假高峰期出车祸概率为万分之一,通行小伙伴都惊呼这比例也太高了。会开车的几个朋友就会争先恐后的要主动开车,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水平肯定高于平均水平,自己开车出车祸风险就会降低,哪怕没有降低,车在自己手里控制,心里也是踏实的。而坐在副驾驶看朋友开车,总是觉得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后面有个车毫不退让经过自己身边的时候……

书中常用的例子是,万分之一的自驾出事概率与亿分之一的飞机失事概率相比,人们更怕后者,原因之一是,在飞机上真的遭遇失事,一点办法都没有,而自驾出车祸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减少损失。

因此在人们认为自己可控的事件里,风险的概率会被人们降低甚至忽略。

另外一种风险概率对人决策不起作用的情况更多。

美帝每年花在反恐上的财政支出高的吓人,尤其是911之后反恐预算一直增加,而在医疗比如心脏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支出却没有增长。很多人就说,这样不行啊,在心脏病预防和治疗能帮助更多的人啊。这时候政客们只要说一句话,基本上就没有反对意见了:恐怖袭击多吓人大家还记得911吗?相比之下心脏病算什么?

人们被吓到了,心想真的是啊!911太恐怖了!一定要预防恐怖袭击!不惜任何代价!

然而人们被恐慌控制住了理智,会把恐怖袭击的风险看的非常非常重,一个人遭遇恐怖袭击致死的概率,可远远没有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高啊。

所以美国有个遭人讨厌的“两面派”经济学家,说“风险=客观概率+主观恐慌”。这位教授一会站在环保主义者这边指责工厂排污导致环境恶化人们遭受多大多大的损失,一会帮助工厂安抚民众污染并不严重工厂也会处理……他的方法就是,客观概率摆在那了没办法,就利用人们的恐慌感吧。

说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来国内多次PX事件……

5、风险君你好(此处是严肃脸)

面对事件的风险,请记住三点:

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百分百零风险的事。如果看到什么事有风险,先看数字,再看数字来源是否准确.

2、评估风险时不可避免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千万不要因为事件的严重后果而恐慌,请理性考虑数字对你的义。

例如:有一种病,得病概率是10%,不要只看这个数字,请看一下得这种病的人群分布,评估对于你个人得这种病的概率。

3、另外会有人利用风险控制你进行选择,比如用框架效应、用煽动性语言提升恐慌感。

嗯此处太严肃了,画风突变,作者可能药效起作用了。

如果这是一篇关于风险的科普文,全文到此为止,不过这是读书笔记啊!看到这里谁还记得是什么书?对……《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两本行为经济学大拿罗尔夫·多贝里写的行为经济学科普文集合……

这两本书里还有另外一个事实,是作者在不同位置反复强调的:人只会相信他所相信的,用那句流行的话说叫他以为他以为的就是他以为的。开篇幸存者偏误讲,人们看到太多成功者的例子,就以为成功很容易,却忽视成功背后更多不成功者,系统性的高估成功率。另外这也是曝光效应——人们喜欢看成功的例子媒体就不断的曝光那些成功的例子,好像看多了成功例子自己按照成功者那么走就能成功一样哼愚蠢的人类~

同时不分因果和相关这个基本逻辑错误,也贯穿两本书里前前后后。是哈佛大学造就了成功人士,还是哈佛选学生的时候就选那些成功人士的苗子?

作者举了好几百例子(真的每篇都有两三个)告诉人们如何该正确行为避免偏误,我看完以后确确实实颠覆了我最初学经济学时候接受的那一套理性经济人的想法。而每次看这两本书对照自己的行为,都会脸红躺枪不起。

践行已知,并自省,改之,大概是我能想到让自己变得有聪明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思考 快与慢》作者是美国人丹尼尔.卡尼曼,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这是一本认知自我的书,看了这本书,发觉自己很多时...
    雪木912阅读 2,388评论 0 1
  • 《思考,快与慢!》书摘 第一部分 系统1和系统2第1章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
    巴山小羊儿阅读 7,192评论 0 6
  •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凡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者,都应...
    BlCReg阅读 885评论 0 0
  • “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算是一个定数,有很多相关的词语,非常有趣。三人为众,表示多;三生有幸,表示珍贵不易得;三...
    郑公子vega阅读 207评论 9 9
  • 凌晨四点 朝阳未醒 除尘 擦桌 对每一个角落温柔的说声:“你好!” 凌晨五点 梳洗 着装 打开每一扇门 打开每一扇...
    菩提院落阅读 25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