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课程六子老师就阅读的各种问题,也就是我们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坑进行梳理了一遍。
1、个人阅读史
A 你什么时候接触到你的人生第一本书?
B 你主要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
C 如果让你从2016所读的书里,给群内的小伙伴推荐一本,你会推荐哪本书,为什么?
2、为什么要阅读
A 为什么毕业了还要读书?
B 学习方式按照人的感官系统,有听说读写看,为什么要读?
C 免费文章到处是,为什么要读书?
3、很多人的阅读病症
跟风、追量、读了不会用
从个人的阅读史到阅读病症,我们大多数人的阅读其实是没有方向的,没有目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自从上了永澄老大的目标管理课,认识到PORT模型的原理和重要性。以后做任何事都要做到点子上,要明确目的,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么做,不仅如此,还要知道做事的方向,也就是目标。
这节课就针对阅读目标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城市选择:
一开始六子老师给了一篇文章,关于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选择:
这样的一篇文章,与阅读选择有几毛钱关系呢?
六子:大家现在都在哪些城市?
学员:北京。上学,一次面试就签了,就留下来了
四线,为了家庭
三线
六子:那我们发现,对于20出头的年轻人,更在乎自己的发展,成家了的会增加几个维度,家庭、房子等。
现在网络是很方便,但是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还是有本质的差别,大家说说看。
学员:人才质量,学习资源(线下的)
生活便捷度
六子:对,人才的整体质量、线下的学习资源、生活便利度、生活节奏,这些都是差异点
而且你要是在互联网行业,三四线城市根本没什么机会。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些的感受,城市越落后,社会包容度越低。
学员:活在关系网中不能自拔
至于互联网行业的话,的确是北京、深圳等地资源更丰富是的 大城市人群组成成分越多 熟人关系网络粘性低 互相彼此包容性更大
六子:包容度问题,像金星这样的人,在小城市早就被喷死了。
学员:我觉得认知也有差距。在老家的时候,连怎么找合适的学习资源都不清楚是的;在城市的你,和老家的朋友,你觉得关于工作,关于学习投资,还有话聊?
工作不一样,认知不一样,平时的圈子更不一样,根本聊不到一起去。
六子:是的 大城市人群组成成分越多 熟人关系网络粘性低 互相彼此包容性更大。
互联网虽然缩小了信息不对称,但是大家的核心信息源,其实来自线下,这就是无法缩短的认知不对称。: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到,我们选择一线还是三线城市,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如果我们看重人才资源,生活便捷,就业机会,生活便捷度等,我们可能就会选择竞争力更大的一线城市。如果喜欢安逸清闲寡欲的生活,我们可能就会在三线城市生活。
小总结:
人:人才,社会网,包容度,认知差距工作:就业机会,创业机会
生活:便捷度
二、阅读选择
选择在哪里居住,其实跟自己的终极目标有关联。如果放在阅读方面,我们在选书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跟我们的终极目标结合一下。
我们选择一线城市,我们的时间该如何分配。从工作,生活,家庭,素质等等,平衡各个部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在一线城市立足。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立足,就离不开我们私下的充电——阅读。
(1)目的(purpose):
阅读选择上就要用到了port模型中的P(purpose),目的。
六子:关于阅读选择,读什么方向的书,读具体哪一本书,你的维度是什么?
在我看来,三个维度,兴趣、职业需求、探索新的可能性。
瞧,学员的回答和六子的回答就是不一样。(认知差距吗?)
我之前阅读的目的,无非就是职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就是兴趣爱好,探索新的可能性很少想到。探索新的可能性就是六子说的泛主题阅读。
对内是兴趣+职业需求
对外是其它领域的泛主题阅读,在泛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有30%左右跟你目前的兴趣职业认知的关联度。
(2)目标(goal):
A:兴趣
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理论,但是我们往往理解为去探索新的领域,就进入了学习区或恐慌区。在我们所熟悉的领域里,我们就在舒适区。
而六子不这么看,他说:
部分小伙伴,发现这个主流的那个图,不太一样,因为我觉得主流的图,老是误导大家走出舒适区,导致很多人舍近求远,去做自己不擅长不大喜欢的事儿。
在我看来,舒适区,不是安于现状,是不给钱你也屁颠屁颠愿意干的事儿,是你的内在热情区域。
看小说,是不是可以增加难度进入学习区,看看从小说中学到什么。
比如我学写作,大家知道我是怎么学的?我是通过看电影学,学他们怎么写好一个故事,怎么造悬念怎么留白,怎么串联主线等
打游戏,为什么有人可以做到靠游戏挣钱,为什么在其他很多人成了杀时间,不是游戏这个爱好不行,是你没有增加难度,做点别人打游戏中没做过的事。
原来我们可以在我们所熟悉的领域里,进入学习区或恐慌区,这是另一种新的认知。比如我的专业国学,我为何不想想人家国学大师是怎么研究国学的,他为什么这样理解,虽然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但哪个理解更接近原意呢?这是应该在学习区应该学习的地方。
永澄说找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做这件事的标准,我们常常忽略这个要求,这是一个对自己很严格的要求,“你的标准决定了你的人生”。我们在舒适区学习的时候,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把熟悉简单的事情做到专业,做出水平,出类拔萃,脱颖而出才对。不是有一句话吗:“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琢磨出一种套路,这人就了不起。所谓行行出状元,生活中无小事,把小事做出水平,就是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不仅扩大了舒适区范围,又提升了舒适区水平。
B、职业需求
六子:比如,你刚进职场,或者差不多要毕业,你是不是要为职业能力做储备,看一些相关的书;比如,你是刚升入管理层,之前没有管理经验,是不是要学一些团队管理、沟通上的东西。
职业需求,就是我们在职场中需要提升的能力。比如我工作一年半,还在探索期,第一份工作就是文案,何谓文案,我当时一点头绪都没有,老板让我做PPT,后来发现做出漂亮逻辑严谨的PPT也是很重要的技能。PPT谁都会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超水平的PPT,这还是前面说到的,在一个领域深入挖坑,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把一个简单的技能打磨出专家水平,所以PPT也是我开年要专注学习的技能之一。
C、探索新的可能性
六子:对外看看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也就是杂读新书,探索新的可能性。
学员: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杂读的新书又那么多 该怎么办
六子:不要跨接太大,有30%左右跟你目前的兴趣职业认知的关联度
比如你是做设计的,然后去关注火药,这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3)成果(result):
△类:选择什么书来阅读,要从三个维度入手:兴趣+职业+新的可能性
(多麽清晰的分类吖)一旦有了分类,那么我选书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盲目,避免跟风。
△标:阅读的目标就是聚焦重要的事情,把一个领域的舒适区提升到学习区,不同的标准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跨:多领域阅读时,可根据兴趣和职业来做个知识整合。提高舒适区水平,扩大学习区。
(4)任务(task):
△2017年上半年,主题阅读思考力的提升。(这是元认知方面的领域,也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职业能力和兴趣水平。
△职业方面:PPT和手绘,参加秋叶课程和范老师的手绘课。
△探索新的可能性:我的兴趣可以和职业结合一起,如国学。国学书籍+导师
期待六子老师带来的后续精彩......
(这篇文章愣是写不出太多的新感悟,也许读书太少,思考水平不够深入,所以我想经过系统的刻意训练来提升这部分的水平,所以参加了六子老师的精英越读课。感谢六子老师带来的认知冲击,我会跟上你的节奏滴~~~六子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