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述了基于串口进行数据帧通信的协议设计和实现方法。
数据帧格式
| 前导码 | 头部 | 数据 | 校验 |
- 前导码: 用于帧同步,通知接收端数据帧开始
- 头部: 帧描述信息,包括长度,帧ID,ACK,版本号等
- 数据: 有效载荷
- 校验: 对头部和数据部分的CRC校验
发送端
数据结构:
- 一个固定长度的发送队列,例如10个数据帧的链表
- 重传定时器,取值为一个数据帧的传输时延
执行循环:
- 如果队列有空闲空间,取上层应用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否则
- 如果重传定时器超时,取发送队列中最老的数据帧发送
- 如果没有数据帧可以发送,取消重传定时器,否则,
- 重置重传定时器
- 发送前导码
- 发送数据帧
- 发送校验码
- 如果接收到成功答复,从队列中去除该数据帧。如果该帧不是队列中最老的帧,说明发生帧丢失,立刻触发重传机制
- 如果接收到失败答复,从队列中重传该数据帧,并重置重传定时器
设计说明:
- 发送队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发送速度,不需要严格顺序化发送数据包。
- 可以将每个队列看作一条数据流,头部加入流ID后可以支持多条数据流,这时需要一个调度器进行流量调整
接收端
数据结构:
- 一个固定长度的发送队列,例如10个数据帧的链表
- 最后接收的帧ID
执行循环:
- 接收前导码,并丢弃无效数据,直到发现有效前导码。如果一直没有发现前导码,返回失败答复。
- 接收头部,解析长度信息,并做有效性验证,如果验证无效,返回失败答复。如果在头部中发现前导码,则认为是新的数据帧开始,重新开始接收头部。
- 接收数据,接收CRC,并作有效性验证,如果验证无效,返回失败答复。如果在数据和CRC中发现前导码,则认为是新的数据帧开始,重新开始接收头部。
- 数据帧接收完毕,返回成功答复。
- 尝试将数据帧加入接收队列,如果发现重复帧,直接丢弃,否则按帧ID进行顺序插入。如果该帧是最后一次成功接收的下一帧,则通知应用层获取数据,数据取走后,更新最后接收帧ID。
- 如果接收队列已满,则通知发送端停止发送,知道有足够空闲空间再通知发送端重传。
设计说明:
- 接收队列的目的跟发送队列类似,另外提供基于帧ID的排序功能
- 在整个接收过程中持续检测前导码,避免丢弃有效数据帧
- 接收端对发送端进行抑制,防止上层应用接收数据不及时导致发送端无效重传
ACK帧格式
单向数据流简化设计
接收端发送返回帧时,通信角色发生调换,原来的接收端变为发送端,原来的发送端变为接收端。为了简化这个阶段的协议设计,避免重复执行上述流程,可以将ACK帧按照最简单形式设计,比如仅用1个字节来表示:
|一字节返回码|
返回码取值:
- 0:表示接收端缓存已满,停止发送
- -128:表示接收端缓存有空闲,发送端可以继续发送
- +N: 表示成功接收到帧ID为N的数据帧,取值范围 [1, 127]
- -N: 表示帧ID为N的数据帧接收失败,取值范围 [-1, -127]
进一步说明:
- 没有前导码,单个字节表述所有信息
- 有效帧ID为 [1, 127],超过127后帧ID会回绕为1。因此发送和接收端在127边界处要保证前面的数据帧完全传输成功后再进行回绕处理。
双向数据流设计
在双工模式下,无法进行上述简化处理,通信两端互为发送端和接收端,此时ACK可以作为独立数据帧发送,也可以夹在有效数据帧头部发送。
前导码
如果前导码在有效数据帧中出现,那么会被误认为是新的数据帧开始,从而导致新的数据帧以外校验失败而丢弃,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带宽资源。因此要求前导码具有唯一性,不允许出现在数据帧中。一种做法是在发送端对数据帧进行替换处理,将数值与前导码相同的数据进行格式变换。比如前导码为01010101,那么如果可以将该数值扩展为01010101 01010101,在接收端进行反向操作,将01010101 010101替换为01010101。这会增加协议处理的消耗,但是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减少了无效重传的消耗。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测试这种机制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