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给孩子开了开家长会,整个会议的意思就是家校共育,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老师现在也非常的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在给家长会交待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并且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社会的发展,从物质匮乏年代到现在物质丰盈的时代,人的精神生活也比以前丰富,需要也更多,以前小时候只要吃个好吃的,穿个新衣,初一放完鞭炮后一大早捡未爆的炮竹,就可以开开心心的过个年。现在每天都和以前的过年差不多,但是人不太容易快乐了,所以现在总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大概不是差那口吃的,而是在吃那个东西时的感觉吧。
老公昨天晚上出差回来,和孩子商量周末去洛阳玩两天,孩子也很开心的做攻略,本来昨天晚上说好今天晚上做约定,7点的时候同事家的孩子约着她一起玩,孩子也想出去玩,所以今天的约定依然没有做,做完攻略因为今天在广场上运动了,所以累了就睡了。但是我今天的焦虑没有前两天那么强烈,我负责提醒,至于做不做需要孩子自己做决定。本来我还想规劝一番让孩子先写写作业,但是后来我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怕聊的不好又有对抗,所以就闭嘴,什么也没说。既然已经说好了要出去玩,这两天就先好好玩吧,做个不扫兴的父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心里默默给自己加个油。
但其是我现在非常困惑的一点是:老师说的要看见孩子这个人儿,要对孩子有爱,这个与溺爱的界限在哪里?比如说约定的事情没有做,孩子如果不想做,就可以一直不用做吗?一直不做考试的时候成绩不好,孩子又哭的伤心难过等等一些问题。
温和而坚定,爱与界限并存,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有点欠缺,学艺不精总是没法很好的把握这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