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七:联盟
人们倾向于顺从他们认为属于自己群体的人。那些属于“我们”群体内的人,会得到更多的认同、信任、帮助、喜好、合作、情感支持、宽容,甚至获得更美好的评判:比如更具创造力、更有道德心、更富人情味。联盟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身心合一,二是行动合一。
有一种联盟是"跨群体大联盟" 。在一个家庭中哪怕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生活都会被认为是自己“家人” 。如果没有条件让跨群体孩子提供长期住所,可以邀请其到家里玩或者过夜,邀请者需将他们视为家庭成员而不要受特殊待遇。跨群体友谊提升了群体联盟感,也提升了双方的期待,使之认为跨群体成员之前的互动会是友好的,同时还能带来一种不为人知的间接影响:只要知道自己群体内的人有跨群体朋友,就会减少我们对另一个群体的负面情绪。
生活在多元文化社区里的孩子更有可能产生对人类整体的身份认同,但是家庭也不太可能立刻搬到此类环境中,可以把邻里多元化放到将来选择居住环境的需求列表中去。比如家长到学校或公园等环境中为自己孩子找合适跨群体小伙伴。何种联盟能到带来联盟感呢?除了通过行动合一(唱歌、跳舞等),能够意识到共同之处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指出同是“亚洲人”身份等 传统上对立的群体会因共同的敌人而联盟。比如阅读了有关恐怖分子的介绍后,美国的白人和黑人认为彼此没有那么不同了。最后一种做法是采用对方观点,比如站到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以及所作所为。
有些群体间也会有摩擦和不快,我们需要找到减少群体间敌意的办法,将之导向和平。还可以把注意力聚焦,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我们就会立刻认为它对我们更有意义。
那么如何防范呢?许多大公司有行为规范声明,员工入职之初便需阅读,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行为准则中如果强调联盟,那么员工会更不诚实。所以行为规范里会用“员工”代替“我们”。工会、教会等组织内部包庇行为比较常发生,因为大家属于“同一团体”,对这种行为应该采用不容忍政策。律师也经常会存在”道德“行为,因为他们跟为自己辩护的一方属于”我们“,所以律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而需采取”中立“态度。
想知原则七之外另一影响力请点击:《影响力》--之即时的影像力 -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