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量变成就质变吗?看小说,你会发现小说写手的文笔,从第一本的幼稚逐渐现在的成熟。看电视剧,演员的演技随着演戏的增多一点一点进步。
看看身边,大多也是老人做得比新人强。新老师往往一节45分钟的课讲不满,但是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怎么讲,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找医生看病,我们也更愿意让老医生看,而不是让刚毕业的医生看。
量变成就质变,好像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看到。但是它真的有效吗?有的写手写了多年文字,文笔依旧用。有的演员演技一部比一部差。有的老师讲了二十几年的课仍然枯燥无味。有的老医生的医术比新医生的医术还要差。
同样积累量变,为什么有的人发发生飞跃,而有的人原地踏步呢?刻意练习这本书描述了为什么你努力,但是却没有成效。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里克森,博士是刻意练习的研创者,也是这一领域的顶尖研究者,他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以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对音乐学家的研究为基础的。
一.破除思维里的墙
1.只要努力就够了。
会有这种思想的人几乎在天真的练习。天真的练习长什么样子呢?就是漫无目的练习。
举个例子,一位音乐导师,想弄明白为什么年轻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导师从学生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他每天练习一小时,但在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我不知道……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在埋头弹。
这是不是和你日常做的一模一样。这样天真的练习,很容易重复错误的动作。等错误的动作成为习惯,就很难再改过来了。
2.天生才华的陷阱,基因决定是否成功。
莫扎特4岁显示音乐才华,帕格尼尼能用一根弦的小提琴弹奏很美妙的曲子。天生才华的例子很多,不得不让我们相信基因的作用是很大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都会想,我在这方面没有天赋。练不好那就放弃吧,这是大错特错。将没有进步厌烦练习归结为基因的缘故,可以让内心轻松。但是有数据表明,基因并不会影响你在这一领域走多远只会影响你对这方面有有没有乐趣。只要长时间的练习,潜力可以被构筑。
二,怎样从小白变大师?
1.大量练习有方法。
第一个要点是专注感受每一次练习的变化。在机械重复一个动作的时候,很容易分心。像你在跑步,练字弹琴等等。手上在做动作,但是心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练琴的时候不感受耳边的音乐就不知道有没有弹错。也不能得到提高。
第二个要点是走出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但是我要说的是,要把握好离开舒适区的度。
很多人都有些急功近利,迫切的想要看到很明显的进步。比如说你不能在刚开始训练记忆力的时候就每次都要记100个数字。也不能在刚开始锻炼身体的时候,每天都要跑一个马拉松。
走出舒适区太急躁,马上就会丧失对这件事情的兴趣,放弃坚持。而应该选择一个会花费一些力气,但一定能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反复的在舒适区的边缘横跳。就像压腿一样,是弹性的往下压,感到疼就松一点,不疼的话就压一点。
第三个要点是反馈,要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澳大利亚的两位心理学家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的觉察,自己所犯的错误。
如果没有反馈,就找不到弱点,也不知道该忘哪里努力。
同样反馈来的太迟了也很糟糕。就像那个练小提琴的学生。考试的得到的c,来的太晚了。错误练习了很多次,就会变成习惯,很难改掉。
自己感知反馈需要建立心理表征。
如果自己感知不到反馈,就要找老师获得反馈。
2.建立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的概念是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到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个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他与思维导图很像。举个例子,一说到鸡蛋你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鸡蛋的样子,也能想到鸡蛋的几种吃法,又会想到鸡蛋如果孵出小鸡的话,小鸡又有好几种吃法,这就是心理表征,一个表征关联很多东西,便于思考记忆。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创建心理表征的方法。比如说记忆数字的时候,编码方法就是心理表征。
在体育运动行业里,研究新型跳法的竞技跳水选手。心理表征就是形成一幅清晰的画面,描述那种跳法看起来是怎么样的清晰到细节。
所有的心理表征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很多你熟悉领域的东西,看一眼就能记住。不是你的记忆有多好,而是形成心理表征,看一眼就知道说的什么。
心理表征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可以预测未来。你在打网球,你看到对手的会拍动作,你就能够猜测到他的球的路线是什么样。像稻盛和夫可以精准的猜测到通信公司的话费的收费价格。
心理表征也可以帮助组织信息,比如说像医生看病,描述了一个症状。医生要通过组合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来判断病人到底是得什么病。
三如何挑战极限
1.换方法。
不做更难的事,而是做不同的事。比如说像背数字。书中有一个例子,史蒂夫在他背到22个数字时碰到一个障碍。他原来把数字分为4组,每组4个数字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忆窍门来记住这些数字,然后再加上一个包括6个数字的排列组。他他怎么排练也没有记忆这些数字。之后他换了一种方法,同时使用三个数字一组和4个数字一组的两种组合。这样一来终于突破了,用这种方法,记忆到了34个数字。然后再遇到困难,就想出另一种办法。
克服瓶颈最重要的是方法。但是很多人熟悉了现有的方法,就不愿意再更换方法了。方法不容易改变,而且在与新方法的磨合期会显得更差劲。但是这就像玩游戏换装备一样。级别升高,原有的装备就无法满足需求。如果不换装备,装备就会是弱点。如果换装备,在试装备的时候数据会有上下波动,但是在找到最好的哪一个之前,都是值得的。用平常心去对待瓶颈,要坚信我一定能找到最好的那一个。
2.保持动机。
你会发现新年开始的时候,健身房被装得满满当当。但在年中的时候冷冷清清。这个就是新年决心效应。
刻意练习十分枯燥,你以为自己到达瓶颈了,可能只是因为你不想继续做下去了。你厌烦了而已 。
我们都上过学。老师常说,要从心理发自内心的爱学习,才会进步很快。如果内心不爱学习,把它当成任务,逼着学,效果很差。
我当时很不屑,谁会喜欢学习,都是被家长老师考试逼的。但是现在看来,保持动机爱上学习很重要。
如何保持动机呢。
第一步是弱化停下来的理由。
作者发现在很多方法中,最有效的是留出固定时间练习的方法。
这个很好理解,养成一个好习惯来代替一个坏习惯。
作者在研究柏林的小提琴学生时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在早上练习。他们会做日程表,每天固定早上练琴,剩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把它作为习惯。
现在很多干扰我们因素都集中在手机上,戒掉手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一个一个习惯也不容易。但是相比而言,坚持早起比丢掉手机容易。养成习惯很痛苦,但是当长期坚持,适应了痛苦也就不难受了。
第二步是增强前进的理由。
我们不是僧人道士无欲无求。活在社会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等的需求。学习一项技能的第一驱动力就是需求。
内向性格的人很讨厌当众讲话,但是想升职必须要学会当众讲话。这个想升职的需要就是前进的理由。
但随着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就减少。我已经满足我的需求升职加薪了,也就不用练习了。这时候就要外部动机推动学习了。
当你讲的好了,就有很多人夸奖你,这种赞美激励你做的更好。
最好的做法是让身边充满鼓励你的人,可以加入一个全部都在做这件事的群体里。
在这里的人都和你有一样的目标,会相互鼓励。做的不好会感到有点丢人 会更加奋起直追。
以此来突破你想象出来的瓶颈。
没有方法的练习会让你变成一个熟练的搬砖工,而非一个杰出的人。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只有学习各种技能,才不会被抛下。刻意练习的意义是人是可以创造潜能的。它告诉你,只要你想学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