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上

《回家》

各位简友好,这是曹宇红老师讲解的心理学经典书籍《回家》。

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下面我们一起细细品读:

各位听友好,我是曹宇红,我们继续品读心理学经典,获得幸福、走向成功。前面,我们分享了《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今天开始品读《回家》。这两本书的作者——萨提亚和米纽秦,都是“家庭治疗流派”的大师。

《回家》其实是一本家庭治疗案例集。从一段段纠缠、冲突或疏离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个人在家庭中艰难地成长,不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成年人。回家之路——其实是我们的心灵成长之路。

画面一:父亲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之前分享过《成为我自己》,作者欧文·亚隆是犹太人,在整个家族中,他们家是唯一一个果断地从欧洲逃到美国、因而得以幸存的家庭。亚隆的父亲开着一个小杂货铺,从早忙到晚,一有空就待在狭窄阴暗的阁楼上写诗歌。在《父性》这本书里,提到了一则弗洛伊德父亲的故事,他隐忍了陌生人对犹太人的欺辱,顽强地承担起家庭重任。而《回家》一书的作者萨尔瓦多·米纽秦也是一位犹太人,他笔下的父亲是怎样的?

米纽秦回忆道:我们有严谨的家规,父亲是主要的管教者。每当他生气时,左颊会不自主地抖动,显示出警告讯号,他打人向来有条不紊,讲理而且相当冷静。在小学三年级时,我考了一个很烂的成绩,就偷偷地改了分数。

父亲一眼就看出来了,质问我:“你有没有改成绩?”

我一口否认:“没有!”

于是,父亲解开皮带,让我躺在腿上,狠狠地鞭打我的屁股。

打了几下然后再问:“有没有做?”

“没有!”我嘴很硬。他继续打!

“你承认了吧。”父亲担心我受伤,劝我;妈妈母亲也忍不住了,哀求我承认。

“没有!”我依然坚定地否认。

“墨里西欧,拜托,你快把他打伤了!”妈妈母亲不得已转而哀求丈夫。随即,我的姑姑、七岁的妹妹,甚者于父亲都向我恳求,我依然不肯屈服。

米纽秦感慨道:“60年后,我闭上眼睛,回想当时的情景,仍然能听到母亲的哭泣和哀求的声音。作为父亲,他的职责是必须惩罚儿子的错误,而我则在乎自己的荣誉感:绝不投降!不过,我从不认为父亲的行为是虐待儿童,他的处罚是公正的。从小到大,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比天还要高的形象。”

从米纽秦、亚隆和弗洛伊德对父亲的回忆中,我们似乎看到三位犹太父亲的共性:

其一,他们一直陪伴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二,他们都很有责任感:不论是果断地举家迁徙、远离战争;还是隐忍社会对犹太人的偏见;甚至于,一边鞭打孩子以示惩戒,一边劝说孩子显露关爱之情。

其三,他们在家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父性》一书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一个民族的成功与一个坚强的父亲形象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画面二:家庭的浸染

米纽秦生动地描述了他的原生家庭和生活氛围:他们一家人和亲友们住在阿根廷的一个犹太小镇里,小镇有4000居民,其中1/4是犹太人,集中住在六条街之间。米纽秦有点骄傲地回忆道:“我认识六条街中的每一个人,他们也都认识我,我家在镇上拥有显赫的地位。”他的爸爸经营着一家农具商店,伯父经营着一家药店,姑姑开了五金店,舅舅有七个孩子,他们开了一家服装店......这个大家族有100多人,毗邻而居。

在上世纪30年代,米纽秦九岁那年,经济大萧条夺走了家里的一切:店铺没了,食物短缺......在此艰难时期,妈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她只是默默地在家中支持丈夫、照顾孩子,但后来,她开始做起小生意,卖马铃薯和腊肠。当丈夫逝世后,她慢慢地振翅单飞,我们每个人都跌破了眼镜,原来——妈妈具有很好的能量和丰富的应变之才。

通过米纽秦对原生家庭的描绘,我深刻地感悟到两点:

其一,孩子在童年时,处在活色生香的人际关系中,是最生动有效的早期教育。我的一位老师提到过,小时候,她在村子里和几十个孩子一起玩,自然就学会了公平、权力、信任、妥协等人生命题。我家住在北京海淀区的“学区房”,周末一大早,我经常能看见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奔赴各种辅导班,心中很感慨:为什么不让孩子多去接触大自然和生活百态呢!

“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这是两位文化学者龙应台和席慕蓉一致的看法。

其二,在家庭里,“自我意识”和“夫妻一体”的感觉是可以并存的。但是,一个家庭在不同的阶段,夫妻两人的“自我意识”会有所调整。比如,在米纽秦小时候,爸爸在外打拼生意,妈妈在家照顾家人。父亲去世了,妈妈建立了新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勇于担当。

画面三:父母的传承

米纽秦回忆道:“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体贴和负责任的美德,从母亲身上学到的是人们需要帮忙。”


天然地,爸爸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中的精神支柱,而妈妈却是那个温暖的家,那个无法割断的情感联结。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为意气风发的青年,大多是在原生家庭中度过的,有意无意间,都会从自己的父母身上继承一些特质。

父母的有些特质你非常珍视,自然而然会继承。比如,我爸爸是一个浪漫而热爱生活的人。他虽是一个工程师,但是经常唱歌、写日记、练书法,而且在日记本上画了很多钢笔画。而我妈妈呢,是一个非常热情、务实的人。于是,我吸取了爸爸的浪漫和妈妈的务实。

即便你身上的某些特点跟父母的很不一样,但其实,也是从他们身上“间接习得”的。这怎么说呢?假如,你的父亲脾气暴躁,或是爱喝酒,或是对家庭不负责任,那么,你就会在心里默念:“将来,我绝对不能像爸爸这样!”从而发展出了温和、负责任等特质。

有一部非常打动人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就是讲了一个爸爸带着儿子奋斗的经历。Chris生活窘困,与妻子离婚后,带着儿子在大街上风餐露宿。在最无助的时候,他发誓:“我永远不会像我爸爸那样抛弃我的孩子!”于是,Chris白天销售治疗仪,晚上苦读金融。最终,他当上了股票经纪人,进而开办了自己的金融公司,成为一位百万富翁。

一次,一个大学生问老师:“您说每个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可我觉得我一点儿都不像我的父母!”


老师笑着说:“我20岁的时候,也有你这样的想法。后来我才发现:你觉得不像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你太年轻,还没有机会像他们!”

也许,我们要经过生命的起伏,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才会发现:我们和父母是如此的亲密,仿佛从来没有分开过;我们和父母是如此的相似,因为,我们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家,不仅是守在一起的那十几年,更是魂牵梦绕于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画面四:长出新壳

这是米纽秦的一个治疗案例。一位年近七十的意大利寡妇米拉,得了急性幻想症。米拉因为哥哥的过世而陷入深度的悲伤中,哥哥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有一天,米拉回到住了25年之久的公寓时发现,曾经有外人闯进来,于是她立刻决定搬家。从此,噩梦开始了:她觉得搬家公司故意乱放她的珍贵物品,用粉笔在她的家具上做暗号。在她外出时,他们还跟踪她,在背后互相打暗号。


听完米拉的诉说,米纽秦缓缓说道:“我想,你是失去了自己的外壳——你所熟悉的、保护你的所有事物。你的哥哥、你熟悉的公寓,以及相处了很久的邻居。现在,你就像任何一种脱了皮的甲壳类动物,很容易受到伤害。”


“那该怎么办呢?”米拉茫然无措。


“我保证,等你长出新壳之后,这些问题都会消失了。”米纽秦笑着说,“现在,咱们一起来商量怎么加快长壳的速度。”


于是,两人商量了米拉接下去要做的事:打开所有的包袱,挂上相片和画,把书都摆放到书架上;好好收拾新公寓,找到原来的熟悉感;回去拜访老朋友,聊一聊自己的新生活。一段时间后,米拉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这个案例很有典型意义: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变化时,都会遇到一些危机或心理偏差。不论是生了孩子、换了工作、开始学一个新专业,还是搬到一个新城市,进入了一个新团体,都会产生一些心理偏差:恐惧、迷茫、焦虑等等。此时,不要急着拉扯那个柔弱的小蜗牛:快点跑,快点坚强起来!而是要关注这个新环境,培养一些新的能力,寻找一些支持系统,陪伴小蜗牛“长出新壳”。

画面五:丢掉拐杖

这是另一个案例。吉儿是一个11岁的女孩儿,在一次游泳时,突然左腿和左臂无法动弹,但是检查后,她的身体一切都正常。于是,吉儿被诊断为“身心症瘫痪”,在生活中无比依赖她的妈妈。


米纽秦在第一次治疗后,给吉儿定制了一根紫色的拐杖,让她不必一直依靠妈妈。这根拐杖除了支撑吉儿的身体,还有什么妙用呢?米纽秦先用它勾住了吉儿爸爸的腿,又勾住了妈妈的腿,问吉儿:“你认为有必要把他们勾在一起吗?你会担心他们分开吗?”女儿似乎在无意识中,通过生病,让自己的爸爸妈妈更加亲密。


米纽秦继续探寻,发现吉儿妈妈从小在家里,也是更多地和妈妈黏在一起,而疏离爸爸。上一代人的家庭模式又传到了下一代:母女俩紧密联结,而夫妻俩若即若离。在这个家庭中,需要厘清界限与独立自主——


第一步,吉儿要自己学习走路,不再靠着妈妈。让母女俩各自多一些空间。


第二步,让吉儿的爸爸花一点时间教女儿走路。让父女俩多一些亲近。


第三步,打破原来僵化的家庭模式。米纽秦温声告诉吉儿:“你不必像祖母一样,站在那个荒谬的位置上,试图保护你的妈妈。女儿做好女儿,妈妈自己去经营婚姻。”

这个案例触碰到了家庭中的几个典型症结:

其一,妈妈对子女的亲密取代了夫妻间的亲密。尽管夫妻俩没有离婚,但他们的婚姻已经僵死了很多年。

其二,所有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长大的阻碍”。孩子要长大,就要学习放下父母,要有自己的决定。

其三,所有的家庭都是延伸出来的家庭。很容易,我们就传承了原生家庭的一些模式。比如,吉儿的祖母疏离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紧紧黏在一起。谁知,这个模式又出现在了吉儿和妈妈的关系中:母女俩亲近、夫妻间冷漠。有了觉察,就有了改变的第一步!

好了,我们回顾一下本集的内容:家庭的五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父亲的力量。三位不同性格的犹太爸爸,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第二个画面,家庭的浸染。孩子在活色生香的人际关系中,其实能学到很多。


第三个画面:父母的传承。不论是父母的优点还是缺点,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生命中。


第四个画面:长出新壳。面对变化时,会遇到各种混乱,给自己一点时间“长出新壳”。


第五个画面:丢掉拐杖。孩子成长,要“放下父母”。家庭成长,要打破“旧有模式”。

各位听友,这一集里请你思考的问题是:你从自己的父母身上,“自然传承”或是“间接习得”了哪些特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