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切合某种规定的年龄。“适龄行为”就是在规定年龄段的行为。
作为父母理解了与年龄相应的行为,会使大人明白孩子的行为并非是针对自己的,免于以扼杀孩子发展中的自我意识的方式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适龄行为,才会知道应该如何对待。
今天我主要从孩子的自主和“发展的适应性”、为孩子提供技能的方式、任何方法似乎都不管用时,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一、自主和“发展的适应性”
两三岁的孩子们,将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令人兴奋而迷人的地方,尤其是在他们发展出更多的自主性,以及更好的体能和智力能进行探索的过程中。
然而,当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还不具备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时,他们往往会很沮丧。孩子们对这些沮丧的回应往往是退缩,并且对自己产生怀疑。
在孩子学步期,增强健康的自主感的过程中,大人可以在孩子能做的很多事情上提供一些机会、训练和鼓励,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从而指导他们的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父母在不断地学习中转变管教的态度,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机会、进行训练和鼓励,从而帮助孩子增强自主感,培养自信。
二、为孩子提供技能训练的5种方式
1.提前计划——或提前预见到阻力。
2.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的过程。
3.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4.问启发式问题,以鼓励孩子思考。
5.以尊严和尊重的方式坚持到底。
我们就以这5种方式来分析一下孩子在公共场合如何做就能行为得体。
1.提前计划——或提前预见阻力
小孩们都是活在当下的。而且很多成年人,他们常常会发现小孩子的过渡和变化难以应付。孩子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来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的时候真的是让我们家长束手无策。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个孩子从在客厅里玩积木,转换为在购物车里被推着往前走,需要小孩子作出相当大的调整,心理感受的调整更为重要。有的孩子要容易一些,有些孩子则并非如此。
我们试想一下,当从一个活动场所转换到另一个时,提前计划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我们要带着孩子逛街时,他可能想在衣服架下面爬,想站在椅子上看看这个世界,或者自己在任何一个角落专注于看什么东西。因此在带学步期的孩子去公共场合之前,要尽量考虑清楚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计划。这个时候还建议大家随身带一些小玩具和零食,以便给孩子提供玩的东西和食物。
2.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的过程
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分享中也谈到过,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我们还是通过案例来看吧。小格的妈妈要带着她去外面吃饭,需要她一个人坐在安全座椅上。在出发之前妈妈问了她:“你在后面要做什么呢?”大家看,在这里会有两种情况,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就用简单的语言给她讲述一下这件事。如果孩子会说话了,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让她提供一些选择,比如带个什么样的玩具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小格妈妈引导小格想象出整个场景:坐在安全座椅上可以听妈妈为你播放的你喜欢的音乐,也可以玩一个你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果窗外有什么稀奇的东西你也可以看到。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她会更愿意向着你的期望发展。
孩子的习惯是在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的,如果到达吃饭的地方,我们一定会提前交代孩子一些事情。小格的妈妈在问小格问题的时候带着好奇心,问孩子:“当我们在外面吃饭时,可以扔食物吗?在餐厅里乱跑呢?”如果孩子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此时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教给她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
那么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跟孩子的沟通中要多提供一些选择,而不是一味地告知“不可以做的”。这样和善而坚定并行,能帮助孩子们理解你说话是当真的,并且会用行动坚持到底的。
当然了,要确保你的计划考虑到孩子的个人性情以及具体情形。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最后就是要记住,计划是为了成功,并要意识到,孩子要掌握这些技能需要的肯定不止一次练习。
3.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这句话不难理解。给孩子选择,可以支持一个孩子自主感的增强,但是,选择必须是恰当而明确的,并且所有选项都必须是我们自己可以接受的。比如下面这些选项可能就会造成问题,我们需要格外注意:
“你今天愿意去幼儿园吗?”(这是大人的责任,并且往往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要做的。)
“你今天想做些什么?”(孩子在这里需要一些提示。我们是玩涂色游戏、烤饼干,做一些运动,还是去游乐园?)
“你可以挑选你想要的任何玩具,你开始选吧。”(要确保你能遵守自己的承诺。明智的做法通常是在说之前先仔细考虑一下。)
以上的这三个问题,相信我们大家都经常遇到,也经常就这样脱口而出地问了。给我们带来的困惑也不少。就拿最后这个问题来说,之前在这一方面没有经验,第一次当妈妈,第一次带孩子,在孩子选择玩具方面没有太多的控制,一直认为只要力所能及就满足孩子,几次之后我发现孩子选玩具越来越偏离轨道,同类型的玩具已经有好多,还想再买。发现问题之后,就马上采取措施,现在购买玩具,通常都是提前商量好,并且在我的预想范围内,就会分阶段满足。
4.问启发式问题,以鼓励孩子思考。
这一点不仅是作为家长在问孩子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作为老师向学生提问的时候也同样需要注意。
我们知道,一味地“告诉”会让孩子们无法将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或者会向孩子们传递令其沮丧的信息:他们没有达到大人的期望。说教常常会让孩子们不知所云,因为他们还没办法理解大人的意图。
重要的一点是,告诉孩子们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教给他们的是要思考什么,而不是怎样思考。父母们常常在自己的孩子没有形成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时感到沮丧,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没有运用鼓励孩子自我控制的养育技巧。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为孩子的行为承担起责任,他就永远也学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帮助孩子们发展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的一种强有力的办法就是启发提问。比如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这样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当时想做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你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不想这件事再次发生,你还能怎么做?”
大家一定要谨记这几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提问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们的年龄更小时,他们需要你在启发式问题中给出更多的提示。比如,如果一个两岁的孩子在自己的三轮脚踏车上不知道怎么下来了,这样问会鼓励他自己思考:“如果你从车上下来并且往后退,你认为会发生什么?”这与告诉他从车上下来并往后退是不一样的。即便一个包含着线索的问题,也能够让孩子思考并作出一个决定。
5.以尊严和尊重的方式坚持到底。
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溺爱不是帮助孩子们发展自主性的办法。教你的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愿意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
在上面谈到的小格妈妈带孩子到外面吃饭,坚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妈妈可以事先向孩子解释,如果女儿没记住在餐厅里如何举止得体,她们就不得不离开。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意味着如果女儿做出不良行为,妈妈要带着她一起出来,到车里等着,直到其他人吃完饭。在带孩子离开时,斥责或打孩子屁股,是不尊重的,也没有任何帮助。父母可以什么也不说,也可以坚定地说:“很遗憾,你今天感觉不想在餐厅里安静地坐着,你可以下次再试。”大家要注意这里的坚定,也一定和善的。
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是合理的,并且是鼓励性的。我们不能不合理地说:“我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或者到任何地方!”这句话,不仅是不合理的,而且谁会真的想坚持这种威胁呢?这没有表明和善或坚定,也唤起不了信任。
在运用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时,错过用餐会给你带来不便;而且你的孩子可能不喜欢这样。但是,你还面临着一个选择。哪个更重要?是在餐厅吃饭,还是你的孩子通过学习恰当的社会技能所培养出的自尊和自信?对小孩子们来说,行动要比话语有效得多。当你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时,你的孩子就会知道,你说是当真的,并且你会说到做到——这是信任和尊重的重要因素。
三、当任何方法都不管用时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当任何方法似乎都不管用时。我们经常会歇斯底里地大喊:“我已经试过所有的建议,全部都不管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感受一下自己的沮丧,并让自己发一顿脾气。当然了,我们可以感受自己的感受,但并不需要感到内疚。正如我们总是建议让孩子体验他自己的感受一样。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记住:孩子今天的样子,并不是他以后永远的样子。照料好自己,就是在等待自己走出沮丧时所做的最好的事情了。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
今天我主要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谈了一下孩子的适龄行为,并且通过案例进行方法的呈现,在最后当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努力去感受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