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对话中,我说“在”之后,他并没有用“方不方便现在送过来”或者“那我现在送过来吧”等商量性语气,而是直接在默认为我会购买的情况下说 “三分钟后到,你要几箱 ”。
当然,之前的对话也确实表示我是有购买倾向的(这点很重要,不然他这么讲很容易被拒绝)。
而收到他的问话后,为了省事,或者说,不太想对他的假设进行否定。那我便会在摇摆间选择现在购买。
他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将选择权转移到了自己手中,从而使订单完成。
这就是效率啊。
不过确实他没能三分钟内及时赶来,实际上是十分钟,幸好我提前预料到了~
嗯,确实,这种对话很常见。
再说一个小技巧:
问:
1.老铁/小姐姐/童鞋有没有意向这周末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呢?
2.关于这件事我们要不要约个时间谈一谈,合作一下呢?
有时候呢,给肯定回答吧,自己不太确定,也不太想去,给否定回答吧,又不太想拒绝别人,感觉容易伤人,不利于维持关系,说不确定吧,似乎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而且这使对方很可能还会在日期临近时再次发问,来确定一下你是否会来。
那么该怎么答呢?
曾经跟着一个学姐学到一手,人家是这样讲的:好的,我考虑考虑,有意向的话我联系你。
真的是挑不出任何毛病。
贴一个反脆弱的笔记:
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会通过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洞察周围的一切可能性,其评估风险的能力远远强于我们的智商。举一个例子,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往往通过回顾历来推断所谓的最糟情境,并据此估计未来的风险,这种方法被称为“压力测试”。他们往往将历史上最糟糕的经济衰退、最惨烈的战争、最不利的利率波动或最低的失业率作为对未来最槽糕形势的精确估计。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以下矛盾,这个所谓的最槽形势在发生时,已经超越了当时历史的最糟形势。可是,这个关键的逻辑却被忽略了。
与折磨人的爱情一样,一些想法也是如此具有反脆弱性,你越是不试图摆脱它们,陷得就越深,越痴狂。心理学家们曾揭示了试图控制思想的过程有多荒谬:你越是投人更多的精力试图控制你的想法,你的想法越能控制你。
冥想,不去控制,只是去体悟,去任其发生。
如果我一无所失,我获得的只有利益,那么我就是具有反脆弱型的。
脆弱性等于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于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不对称性。
反脆弱性等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
如果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损失那么你对波动源就具有反脆弱性,反之亦然。
变得 无 知
如果你有“可选择性”,那么你就不太需要智力、知识、洞见、技巧,或者那些在脑细胞中发生的复杂事情。因为你不必每次都正确。你所需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情,以免伤害自己(比如忽略某些事情),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收益了。(关键是你的评估并不需要预先进行,只要在结果发生后进行即可。)
无戒365训练营极限挑战第1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