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了一个小品,小品的题目叫《草》,说的是一个落后农村的学校,老师走了一个又一个,没有愿意留下来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个地方太穷了,太落后了,这正应了那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然对于那些不能及时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同情,如果他们长期得不到正规的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是一种潜在的拖累。
从人类的演化和历史的进程来说,很多东西是偶然也是必然,比如说,现在做得很好的电子成品公司都是在1984年成立,或者开始生产电子产品的。如三星公司、美国的苹果,还有中国的思科、万科、海尔、联想等等,差不多都是在那个时期起来的。早了不行,因为在那之前,中国基本处于动乱的时期,不可能有精力去进行研发,也不敢去做一些商业化的东西,所以中国从那个时期开始还可以理解。但是国外那些也是这个时期成立或者发展起来,难道不让人感到奇怪吗?那些国家又没有什么动乱之类的,凭什么不能早一点去做呢?
因为所有的技术都要等到那个时期才是成熟的,才能够投放到市场中去,才有相配套的技术能够提供过来,所以正好在那个时期发展起来。而中国正好赶上了这个时期,从而搭上了这一波快车。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不但与这个时期分不开,而且与中国放开教育,特别是大学扩招是分不开的。因为当时大学一扩招,培养了大批的有一定知识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那些接外贸单的企业里,只要稍微培训一下就能适应岗位,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量级的人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的量级人,奠定了我国目前在世界制造业中霸主的地位。
2
因此,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这句话是一点没有错的。可是对于落后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几个人的努力,或者撒两滴眼泪就可以解决的,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才是正确的路子。
首先一个是要大力发展城镇化。要让那些落后地区的人迁到城市里去,在城市生活一是可以降低生活成本,二是降低学习的门槛,三是家长在城里很容易找到一份赚钱的事做。
学生还是进城学习,不但能够降低个人生活的成本,特别是普通的家庭,还能够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因为人都集中到城市里去了,那些农村的学校就可以撤销,可以节约建学校的成本,可以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
在我们这里的乡下,一个老师只教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老师比学生还多得现象,这不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吗?
既然有学生,有老师,就必须有学校,而这些学校还必须按标准建设,有的学校一个班级只有几个学生,这不也是物质资源的浪费?
学习的门槛降低是因为在城市里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了,能够用更低的价钱买到在乡下买不到的教育资源,说白了就是“人口红利”。
一个人只要勤劳,在城里找事做还是挺容易的,比如送快递的,在农村跑个十里八乡的也送不了一件包裹,而在城市里,隔着一条街就能送出去十几个包裹,同样的时间,那个收益大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以前听过有人到乡下去招人做事,对那些小伙子说,跟我到大城市去,到那里站着都能挣钱。农村小伙子没讲过世面,认为没有那么好的事,半信半疑地跟着招聘的人去了,到那里发现真的是站在那里就能把钱赚了——做保安。
其他还有扫地,带孩子,养宠物等等,这些工种在农村里根本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就是城市带来的好处。
3
除了城镇化,最关键的是要改变我国的物权制度,这里就有土地、房产等等物权的制度改革,如果能够将农村的土地和房子卖出去,到城里换一个房子住,那对农村的人来说是一件美事。可是现阶段这是不允许的,即使农村里的人想卖,城里人也不敢买,因为这没有政策保障的。这样政策就限制了人口的自然流动,整个社会必然陷入死水一潭。即使现阶段出台了一些土地流转政策,也是在枯木上进行微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对于那些落后地区孩子的教育,还是要社会多多给予关爱,多多呼吁,多提一些有利于解决问题方案,为国家的富强出一份力。就像过去杂耍一样: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