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头像很简单,是一个八六版西游记的天蓬元帅回眸一笑的照片,我觉得这张照片还挺喜人的,八戒的这回眸一笑虽然不能“六宫粉黛无颜色”,却也能让众吃货于其心有戚戚焉。
有一位读者加了此订阅号前询问,你是不是卖零食的。吃货想想,如果这个公众订阅号真有这个潜力的话,我是可以试一试做零食生意的,对任何积极的事情不排斥,对任何合法生意都支持,是吃货一贯的态度。
话说这个猪八戒的名字,大家可否知道是如何来的?有朋友会说,是唐僧在高老庄收徒之后,问猪刚鬣的时候,他说自己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在熊逸老师的《八戒说禅》这本书里面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佛门戒律无数,最基本的有五戒、有十戒,还有一种不大正式的情况:把十戒小小地打个折,除掉其中"不许积蓄金银财宝"那条,再把"中午以后不许吃饭"这条算作吃斋,于是,戒律就还剩下八条,这就叫"八关斋戒",简称"八戒"。
这种戒律是针对那些想临时体验一下出家生活的善男信女们特别准备的,持戒的最短期限只要一昼夜就够,哪天要想再过出家瘾还可以接着持戒,次数不限。
所以,《西游记》里用"八戒"来作二师兄的法号,是有所暗喻,有所讥讽的。
对于二师兄这一位在西游记中的表现,我没有十分讨厌他,“嘴馋人懒胆子小”,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不能正视,就无法真正解决。当然,每个人读书都不一样,在我眼中《西游记》这部励志小说里面的各位人物,各有特点。唐僧,坚持担当;孙悟空,能力担当;猪八戒,抖机灵担当;沙僧,打酱油担当。白龙马,帅气担当。
《西游记》原著,我看过一遍,不是很喜欢,可能是看书的时候年纪小,对面血腥暴力比较抵触,比如孙悟空打妖怪的时候不是开膛破腹就是脑浆迸发,小朋友没有看过电视剧直接看原著,如果想象力丰富一些的话,是挺血腥的。对于年龄太小的小朋友,不建议直接阅读《西游记》原著。
我们大部分人广泛接触的就是八六版的《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不光是我们的童年,甚至是我们孩子的童年。每年一到寒暑假,各大卫视的《西游记》,《还珠格格》,就轮番上台表演了,最近两年这种现象少了,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们看电视看得少了,一个平板电脑就直接能把一年打发过去,何况寒暑假的大把时间。
谈到西游,我想推荐钱文忠先生的《玄奘西游记》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基本上就是百家讲坛的钱文忠先生的讲座的解说版,如果不喜欢看书的朋友可以直接看视频。一方面能够了解一些佛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从玄奘高僧身上学到一些精神。
书里面对玄奘所经各国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对中世纪时代西域和印度各国作了写实的描写。读书的过程中,我每每会对自己发问,如果我碰到这种灾难,会怎么办,调头回来?就地还俗?很多无法想象的经历,一个人经历一次就够了,而大师却像打游戏机一样玩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实难做到。
我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玄奘法师快接近那烂陀寺的时候,脚步突然放慢,钱文忠先生用“近乡情更怯”、“在精神上回家”这种说法来解释当时玄奘法师的心情,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贴切的。所以,这本书很好的一点就是有传奇,有人性,有分析。
整本书通读下来,就好像一位老先生在讲故事,很舒服的感觉。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本书读完,自己所得会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一本《西游记》,给了不同的导演就有不同的拍法。
杨洁导演就能把一路妖魔鬼怪拍得可爱不可恨(除了白骨精)。周星驰导演就能让一个猴子参破爱情,悟透生死,用一生修行去化解仇恨,若让钱文忠先生来拍,我猜想,一路困苦,终得圆满,善因善果,应该是个纪录片。而张纪中导演——就把猪八戒真的拍成了一只猪。
所以说,看书提高个人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有的时候,吸收的内容却是需要读者自觉地选择,自我提升境界,我们能把境界提升到哪里,的确是“存乎一心”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