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兒子照例去拉唯上課,這次是我送他去,在他上課的同時,我也在另一個教室參加家長分享課程。分享課由樊理姐姐主持,主題是人們的偏見。分享中,樊理姐姐設計了一個環節,發起一場辯論,主題是:如果沒有愛了,是否要離婚,正方是要離婚,反方則是不離婚。
在座的媽媽們選擇立場,比較多的媽媽選了正方的觀點,而我,則選擇了另外的立場,於是坐到了中間。正方的媽媽們逐一表達了觀點,並進行了簡要的理由論述,接著反方的媽媽們也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兩位媽媽提到了“愛應該如何定義”,其中一位將“愛”理解為“激情”。
樊理姐姐又問我們這三個坐在中間的媽媽,其中一位表示還沒想好,另一位媽媽是一位律師,見過許多的離婚案例,主張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後,樊理姐姐問我的意見,我表示要做總結陳詞,於是樊理姐姐播放了一段“奇葩說”的視頻,辯論的就是這個主題。
視頻放完,我真的總結陳詞了。我認為,這個論題中,最關鍵的是如何理解什麼是“愛”,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討論就沒有基礎,會很虛泛,論題本身就成為一個“偽命題”。然後,我試著去對“愛”做出自己的解釋。
其實,這也是我很早就開始考慮的一個問題,但很長時間裡,我都不知道什麼是“愛”,隨著不斷的學習,我開始有些明白什麼不是“愛”,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了一種說法:愛,就是無條件的接納,那一刻,我覺得這是我所聽過的對“愛”的最恰當的描述。
最早是聽老師的教導,要對孩子進行無條件的接納,頭腦中覺得應該是這樣,但現實中卻發現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是那麼的難。後來才明白,我們無法給出我們沒有的東西:我們從小沒有受到過無條件的接納,對自己也無法進行無條件的接納,又怎麼能夠給別人無條件的接納呢?
看到過一段文字:有一杯水,這水叫愛,你把你的愛分給你另一半,杯子裡的水就少了,你又生了孩子,你恨不得把愛全給他,你又倒出來很多水,你為你的父母、公婆、岳父母不斷付出,對朋友、同事、陌生人不斷犧牲,最後杯子裡的水倒空了。你給出去的同時,你也期待他們回饋給你同樣的愛,但是他們看不到你的付出,只看到控制,看到你的多管閒事。你掏空了自己卻沒有回流的愛給到你,你非常失望。這並不是愛,這是自我犧牲,這也是女人為什麼會歇斯底里出現更年期的原因。
還是一杯水,你不斷給自己更多愛(水),再多,把杯子填滿,再繼續給……水太多裝不下了,全部溢出來了!水不斷流出來,分給你身邊的人,你還需要他們回流給你愛嗎?不需要了!你杯裡的水還在溢出來,所有的人都跟你說謝謝,你說:不用謝,我給的都是我多餘的。其實你已經無所謂了,你本豐盛,你本富足。於是,愛滿自溢。愛自己愛到自己成為愛,愛自己愛到世界充滿愛!
讀過之後,很感動,很溫暖,也很受啟發。曾經買過一本書,書名就叫『愛上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一直沒有看,但只這個標題,就打動了我。隨著自己的成長,我發現,事實確實如此。曾經因為自己的原因,將與父親的關係投射在先生身上,過往發生很多事,那些當下,面對先生的反應,我會有深深的委屈。
當我看到這一點,我明白問題還是在自己身上:很多時候,我站錯了序位,將自己當成了先生的孩子。那就改變自己,隨著內心力量的逐漸強大,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夠以一個成熟女性的姿態,將自己放在妻子的位置上。
於是,當我想要做一件事,比如參加一個課程,而先生表示反對時,我已不再有委屈的情緒。我在心裡對自己說:是的,我同意。先生有他的立場,有他的觀點,他當然有權表示他的反對。而我,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決定,並努力自己創造條件令事情變得可行。告訴先生,只是想如果他能夠支持,給予經濟上或者是精神上的幫助,就是錦上添花的事。我已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了。
所以說,與其去討論有沒有“愛”,還不如討論一下如何“愛自己”。另一半是最好的鏡子,幫助我們看到自己,與哪面“鏡子”結婚,說穿了都沒所謂的。相對更為真實的,可能就是我們在每個當下的感受。人生就是一場體驗,沒有對錯,只有選擇,選擇了,就去承擔,為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那麼,結婚也好,離婚也罷,都很恰當。
所以說,愛自己吧!為我和自己舉行一個隆重的結婚儀式,這事想想就很好玩!
【爱自己•七个层面】
爱自己的第一个层面:
吃好、喝好、睡好、冷暖照顾好,健康长寿。
爱自己的第二个层面:
收拾打扮好自己,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去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做个讲卫生、得体、有礼貌、有美感、热爱生活的人。
爱自己的第三个层面:
接受自己的出身,接受自己的容貌,接受自己目前的境况。
爱自己的第四个层面:
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允许它们的存在,重视它们的表达,接受它们的爆发。慢慢学习与之相处,疏导、不抗拒、不评判、放松观察它们的流经。
爱自己的第五个层面:
去沉思、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因,这些原因来自哪些原始伤痛,直视伤痛和拥抱伤痛。
爱自己的第六个层面: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有许多记忆和印痕,每一个情绪都是这些古老印痕的表达,其实每一个情绪就是一个众生。我们能与每个情绪和解、深深地爱上每个情绪,不就是开始爱自己体内的众生了吗?
爱自己的第七个层面:
我们经由爱自己,走向爱自己体内的众生,走向爱外在的众生,从而开始真正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