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杭州女高管年薪200万,被散打老公家暴十余年》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杭州女主管小敏,年薪200万。结婚十余年来却被练散打的老公长期家暴,每一次被打,她除了用日记来记录自己的血泪史,就默默承受这一切,既不报警,也不就医。
“她通过自愈的方式疗伤。身上的乌青一时消除不了,她就穿长衣长裤遮起来,脖子上的伤痕她就用围巾遮住。”
老公打她的理由:家里大小事情的意见不和,夫妻之间的矛盾,还有自己的心情不好等等的原因。
她不报警的原因:想过反抗,但是碍于面子和考虑小孩的将来。
直到2016年反家暴法的实施,她终于主动找到了律师。
网友们众说纷纭:
“年薪200万,还需要老公?”
“很好,你挨了十年打,换来了十年的面子。”
“收入高或许就是原罪,中国男人习惯了被女人仰视,既然能力上比不上,那拳头上总能赢吧。”
“生活艰难,希望每一个女人都能好好爱自己,渣男一旦发现,其本质一定要毫不犹豫地离开。即便是不结婚,不生孩子,不靠男人,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
我们不是小敏,我们不知道她经历过的痛苦挣扎,她的纠结,她所受过的苦,她的压力,她的不得以。也许有些她甚至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但真实地存在于她生命之中,在十多年的家暴中生存,有更多需要被看到和理解的的部分。
家暴是一种创伤,我们或许要陪伴她看到她在这种环境里她的体会、她的经验、她的痛苦、她的难受。去看是什么让她觉得不离开,不离开对她的重要性是什么?不是告诉她你怎么这么傻,而是理解她是怎么想的?怎么面对的?
一定不去弱化她,陪她看到在这样的情况里生活不放弃背后的坚韧,她在这种艰难状态里走过来的力量。
陪她找到这段经历中的力量和她自身宝贵的特质。当这些东西被看到,她自己会做出她认为满意的选择。
我们也不是她散打的老公。也不完全知晓他生命的脉络,他为什么会打自己的妻子,是什么让他这样做?他的感受也需要被看到,这是他愿意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表达他的情绪。每一段糟糕的关系,双方都需要疏通和疗愈。
我们不赞成施暴的行为,但这个施暴者也不等于暴力,这个暴力怎么会进入他的生活里?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的暴力,那当初他们也不会走近婚姻。要去看施暴者对暴力的理解,是什么让她用这种方式去对她的妻子?施暴者他要怎么样去避免暴力,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平和的和她的妻子在一起?可以去探讨……
当我写下这些话的时候,想到如果他们能够早一些接受心理疏导或咨询,他们之间或许是另外一番光景,也不会有十年之久的痛苦煎熬。
总以为家庭暴力离我们很远。其实,家庭暴力不分地域、不分经济水平高低,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你自己生活得不好,你身边的亲人肯定生活不好。
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活好自己。这不是自私。
假装的圆满是一种负累。害人害已,唯有真实勇敢面对。
把创伤吞下去是很痛苦的体验,很多的女性是很能忍耐的,在这样的经历里有很多情绪的创作在里头。
做为家暴的家人、朋友或陪伴者,我们需要看到:她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把她当成所谓的受害者,不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她离开不离开这是非常复杂的,不像我们外面的人认为只是一个很单纯的思考,我们一定要去看这些女性的力量和不简单的地方。
不把受害的人看成是可怜的,悲剧的去同情和弱化他们,而是去看他们在痛苦里怎么生活,怎么搏斗,怎么做事,这对于她们才是最好的疗愈。
发生了家暴怎么办?首先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威胁到自身安全,要寻求援助或报警。
要破除“家丑不可外扬”的经验,往往家暴就是所谓的家丑不可外扬,这些事不可以讲,所以只有把这些创作都吞下去。或者是为了孩子好。这样的想法都会让自己身处创作而不能走出来。
可以找信任的人去讲,是一种释放的方式,最好的是去寻求专业的咨询师。让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或修通。
更应该懂得防患于未然,了解夫妻的沟通之道,学习合理的释放自己的情绪,给身心减压。
家和万事兴,在生活中,夫妻双方需要沟通,怎么沟通是一门学问,每个家庭都不一样,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好好说话,看到自己和对方的需要。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过出每个家庭幸福的模样。
如果不幸遭遇家暴,千万不能一味忍让,勇敢地做回自己,不再陷入“家丑不可外扬”的深渊,不再为了别人,而是懂得保护和爱惜自己,给自己一个新的选择,向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