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游记》的影响,唐僧在我心中的印象是外表面目清秀、内心柔弱无助、一路靠徒弟斩妖降魔、靠佛祖化解危机的阴柔软弱和尚。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那个“舍身求法”的玄奘在人们的心目中渐行渐远,远离中国人的视线……
而电影《大唐玄奘》以史诗般的叙事方式给我们还原一个震撼人心的大唐僧人。
首先震撼人心的是玄奘内心坚定的信念。他从长安出发,在瓜州被通缉又偷渡玉门关,穿过了大沙漠又绕道过火焰山,辞别了盛情强留的高昌国王,又翻越了险峻陡峭的凌山,走过了素叶城再翻过大雪山……仅凭“宁可西去一步死,绝不东回半步生”的执念,他一路向西,途径百国,孤身一人行走五万里……
在浮躁快餐的今天,人们唱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对,远方。我们的生活需要远方,对远方的向往不仅仅是拿来一吼完事的,抵达远方的过程才是生活的内容。玄奘说大乘和小乘,通俗的说好比乘船,小乘属于小船自渡,自己过河抵达彼岸,大乘就是大船,自渡的同时把众生渡过人生的彼岸。其实抵达远方的过程就是对自己行为的修炼,算是佛界小乘。在西行的路上,玄奘也曾迷茫、也曾有返回的一念之想,他也是曾困顿恐惧的凡尘之子、血肉之躯,但凭自己的不变的信念,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他行万里路又读万卷书,成为铮铮铁骨的中国脊梁。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一个没有泪不会笑即使怒也是嗔怒的平静和尚。也许和尚理应如此,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七情六欲的出家人怎能流泪呢?即使我们看的《甄嬛传》中甄嬛带发修行时,涉及凡尘往事也要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呢。
在《大唐玄奘》中,导演给我们诠释了出家人首先是人的概念。在沙漠中,因失去一壶水而触发他所有的绝望,昏倒在黄沙里,最终被识途老马驮着抵达野马泉,玄奘激动流泪,观众也瞬时热泪盈眶。在沙漠迷路,玄奘如一个将死的凡人一般自言自语的报了自己的一生,最后一句“玄奘将殁于这八百里莫河延碛……我走不出去了。”让人感到他内心的悲凉、绝望、惋惜、又心生不甘。还有,沙漠中干渴至极,天降大雨,主人公的喜极而泣更是诠释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情感……
在我们一般看到的僧人片中,为了突出出家人看破红尘四大皆空,导演一般都会设计这样一个情节:僧人或者尼姑在寺院门口双手合十双眼紧闭碎念“阿弥陀佛”了结凡尘孽缘与未了之情。而《大唐玄奘》不落窠臼,还原了僧人首先为人的真实情感:在归国前,玄奘法师在那烂陀见雨中看着蜗牛的小僧童,想念起故乡与母亲,也许导演在那一刻想传达的佛法禅意胜过千言万语,但在我却感受出即使立地成佛也要回归本心。在回到故土大唐长安城下时,那一刻,法师心痛了,他泪眼迷离,急促拨动念珠的手指颤动不已,情真情切尽在其中。
人生也是一场修行,在修行的路上,有荆棘重生,有满目疮痍,也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去远方的坚毅,也有回归故里的激动;有立地成佛的慈悲,也有思亲念家的衷肠。
所以《大唐玄奘》诠释给我们的是僧更是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