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与南昌、抚州接界,南与吉安、新余毗连,北与九江相邻,西与萍乡及湖南长沙市、岳阳市交界。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唐代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宋代理学家朱熹发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感叹。
宜春辖1个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袁州区,其所辖的9个县(市),无一不是历史悠久。也正是因为此,这些县市,在历史上大多有过一次或多次的改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宜春下辖县市,对应的古代名称分别是什么呢?哪个过去的名字最好听。
樟树市,地处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建新淦县,治于淦阳(今樟树市城区)。五代南唐�N元二年(938年),划出新淦县以北地区,建清江县。1988年10月,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 樟树市自古有“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之称,浙赣铁路穿境而过,京九铁路横贯东西,樟树港与南昌、九江港并称为赣江三大港口。
丰城,位于赣江中下游,鄱阳湖盆地南端 。丰城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置县,时名富城县,晋太康元年(280年),移治丰水西,改名丰城县;丰城原为干将、莫邪宝剑藏地,故又名剑邑,还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洪州窑的故乡,拥有剑文化、瓷文化、水文化、书院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等历史文化。
高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南昌市西部,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取名建成,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武德七年(624年),先改名米州,继改名筠州;高安是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中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国汽运大市、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中国书法之乡。高安市有巴夫洛生态谷景区、华林寨―上游湖景区、元青花博物馆、贾家古村等景区。
上高县,位于江西西北部,赣江支流锦江中游。上高于东汉始建县,初称上蔡县,南唐时定名为上高县。上高县是赣中重要的粮食产地。上高境内农民摄影艺术兴盛,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宜丰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中段之南麓,状呈菱形。宜丰县始建于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222年―至22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置新昌县,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新昌县升新昌州;中国佛教南禅五宗的曹洞宗、临济宗发祥于境内的洞山和黄檗山。宜丰境内的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宜丰县森林覆盖率71.9%,是中国竹子之乡。
万载县,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锦江上游,峰顶山以北。万载县总面积1719.6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577327人。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阳乐县更名康乐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置洪州,康乐县并入建成县,隶属洪州。杨吴顺义元年(921年),分高安的进城、康乐、高侯、万载四乡置万载县,仍属洪州,取万载乡的“万载”二字为县名。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北部,西汉靖安地属豫章郡,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豫章郡领海昏等县,靖安地属海昏县。永元十六年(104年),析海昏设建昌县,靖安地属建昌县。靖安县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建县,靖安森林覆盖率高达84.1%,九岭尖海拔1794.49米,是赣西北最高峰,拥有九岭山自然保护区、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地形西宽东窄,略呈三角形状。汉、吴、晋、南朝均属艾地。隋,开皇九年(589年),艾入建昌县。唐,武后长安四年(704年),析建昌置武宁县,艾入武宁县。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析武宁西八乡置分宁县,隶属洪州。五代,仍称分宁县。弘治十六年(1503年),宁县又升为宁州,属南昌府。铜鼓县是赣西北唯一的纯客家县,全县80%的人口都是客家人。多种文化融合汇聚,造就了别具特色、源远流长的客家山歌、饮食、民居、漫画等民俗文化。
奉新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潦河水流贯境内西东,奉新县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属豫章郡。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开始命名为海昏县,是江西省最早设立县治管理的十八县之一。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分置建昌县。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分海昏、建昌两地,设置新吴县,县治在今会埠故县,属豫章。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县衙由故县迁至平川。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吴把帝位让于唐,为避嫌,遂更新吴为奉新,表示“弃旧迎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