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感觉生孩子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未来没有期待,做什么错什么,无缘无故感到焦虑和担心,甚至失眠?你可能产后抑郁了。
产后抑郁
16%的母亲产后3个月内有抑郁,产后12个月内患病率为22%,产后4年8%的人仍有抑郁。产后抑郁主要临床表现有自责、失眠、焦虑、悲伤、哭泣等。
产后抑郁的原因
产后抑郁有7个主要危险因素: 1.生理因素; 2.婚姻关系不好; 3.目前有生活事件; 4.既往有精神病理问题; 5.产前存在抑郁情绪; 6.出现产科和新生儿并发症; 7.家庭收入低。其中首要的危险因素是社会支持。
生理因素
孕妇经过停经、妊娠、分娩等重大变化,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雌激素水平在产后突然下降致使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变化,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出现抑郁症状。而孕激素减少导致类似于苯二氨芷类药物突然戒断,促进抑郁情绪发作。
心理因素
分娩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尤其初产妇缺乏护理喂养新生儿的知识和技巧,对孩子哭闹手足无措,婴儿喂哺困难;并且产后身体的各种不适,产妇会觉得委屈,产生烦心、焦虑的情绪。产妇担心自己照看不好婴儿,又因为照顾婴儿导致睡眠失调,从而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非计划妊娠的女性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
角色缺如
有部分产生心理障碍的妇女,常表现为对母亲角色认同缺如,时常会有强烈的依赖需求,这种依赖关系会使产妇无法认同母亲角色。
从怀孕到产后,产妇经历了多角色的迅速转换,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或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的压力。角色的突然转换考验着产妇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产妇的心理因此发生变化。特别是产后一周情感变化明显,心理处于严重的不稳定状态,未进入母亲角色,担心孩子缺乏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关心。
家庭及社会因素
产后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易情绪低落,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生女孩的产妇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婆媳不和是我国很多地区根深蒂固的家庭冲突。儿媳和婆婆因为生长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经常在诸如习惯、尊重、自主和孝顺方式等观念上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特别是「坐月子」,婆媳难免会有观念上的不同,处理不好会搞得很郁闷,抑郁了。
分娩方式及婴儿因素
应用产钳和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产妇担心其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对分娩感到恐惧,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变化,影响产程进展,又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另外,婴儿出现健康问题使产妇自信心降低,导致抑郁。
产妇的个性特征
心理不健全、孤僻自卑、不合群、谨小慎微、易钻牛角尖、爱猜疑和不善表达等性格特征的孕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
遗传因素
有专家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产后抑郁症属于内源性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及生理因素。
形象压力
生产后,产妇因为体形发生改变,若心理调适不当,可能会产生忧郁情绪。肥胖产妇比正常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
季节因素
分娩的季节也可能增加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文献资料显示,与春夏季相比,产后抑郁的患病率在秋季和冬季更高。由于阳光照射少,从而降低光刺激在视网膜上导致致情绪障碍。’
产后抑郁对母亲和孩子的影响
产妇抑郁对泌乳与产后流血有不利影响,过度焦虑或抑郁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使宫缩减弱,是助产率增加和产后出血增加的可能因素;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
研究发现孩子的社会能力低下和较差的适应能力与母亲产后抑郁的发作显著相关,Hay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产后抑郁患者的子女儿童智商明显偏低,还有注意力和数学方面的困难。
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治疗
加强妊娠期营养
日本一项前瞻性研究建议,怀孕期间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多量核黄素(维生素B2),丰富DHA和高血糖指数膳食(碳水化合物迅速分解,提高血糖)均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有关。DHA高度集中在脑细胞膜和突触末端,在神经化学传递时起重要作用,对孕妇的情绪具有正面的影响。高血糖指数的食物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激化大脑中的5-羟色胺的前体,释放色氨酸,5-羟色胺水平升高后,抑郁症状随之减弱。
家属陪伴分娩
分娩过程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孕妇有97.14%,有94. 28%的孕妇希望丈夫在场,可见分娩已成为夫妻共同的任务,丈夫在场可以消除产妇分娩时的恐惧和不安。
产后护理
加强产后早期锻炼,不仅能够促进产后子宫复旧,还能够恢复腹部肌肉紧张度,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有利于产后形体的恢复,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
社会支持
丈夫、父母要积极照顾产妇、整理家务、照顾婴儿及提供一切需要的物质。要对产妇的表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提高产妇的自信心。
产妇要及早认同母亲角色
现在自己也是妈妈了哦,要承担起哺育婴儿的重要责任,要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使自己及早进入母亲角色。
恢复工作
产后恢复工作被认为是产后6个月发生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这可能是因为由于工作的恢复,使得很多产妇的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的工作中,从而减少了对孩子的过分担心与关注;一些家庭不和睦、婆媳关系不好的产妇,工作恢复后也可以从同事朋友处得到心理安慰和心理宣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她们的抑郁情绪得到了淡化;由于工作的恢复,产后抑郁患者不得不带着自己的抑郁情绪去做必须要做的工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类似「森田疗法」中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忠君,汪俊红,吕翠. 孕产妇情绪评估调查与产后抑郁症预防[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 19) : 2710-2712.
[2] 钱耀荣,晏晓颖. 中国产后抑郁发生率的系统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 12) : 1-3
[3]Garcia-Esteve L,Navarro
P,Ascaso C,et al.Family caregiver role and premenstrual syndrome as associated
factors for postnatal depression[J].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08,11( 3) : 193-200.
[4]Yozwiak JA.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adolescent mothers: a review of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J].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10,23(
3) : 172-178.
[5] 陈静,王玉琼. 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作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 7A) : 1729-1730.
[6] 刘翠红,关凤枝,杨文霞.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 ( 1) : 88
[7]刘兰芬,赵贵芳,侯瑞华.产后心绪不良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 ( 2) : 167
[8]Gaynes BN,Gavin N,Meltzer-Brody S et al. Perinatal
depression:prevalence,screening accuracy,and screening outcomes〔J〕. Evidence Report Technology Assessment,2005,119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