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线下分享,有读者问我,有没有疲倦不想工作的时候?会怎么办?
我看着对方期待的眼神,就知道他很盼着我说出“有”。于是我说“没有”,结束了这次对话。
想要获得做事情的动力,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时间穿梭法。什么是时间穿梭?就是看一看,那些很多年前与你在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现在是什么样子,往往会给你很强大的动力。
比如,我每年大概会翻一次我的同学们的信息。怎么翻?我的朋友们很多人是没有加微信,毕竟我们毕业的时候,还没有人用微信,所以还不太好翻朋友圈。但是,当年的很多朋友,有很多都能在网络上搜索到,于是只要搜一搜,就知道最近在忙什么。
有的人毕业以后在学校做老师,那就去学校的网站上找他们的个人主页,上面会有最近新发表的论文以及获得的论文奖励。于是我就会感叹,啊,做了这个方向,这是我当年想做的。不过,我现在也到了中年危机的年纪,按这个年纪算,我的同学们,不是教授,也是副教授了。
有的人毕业以后去了基层做选调生,那就去搜他的名字就好了。只要搜名字和图片,就能看到新闻报道。比如有的人最近任命了新的职务,从镇长变成了县长,有的人最近出去调研了,一看职务,已经是县委常委了。然后再看下百度,就能看到照片,嗯,还是老样子,没变。
有的人毕业以后创业了,公司做的还不错,最近融资了。这些就不用搜了,毕业也在行业里,时刻就能获得信息,毕竟新闻会四面八方推送过来。
看了这些以后,再看下自己,好像也没做什么事情,也没有他们那样努力,于是就会想,我还是要继续努力,也要做出一些成绩,不要蹉跎了岁月。这样一来就有动力工作了。不过看同学的信息这件事情,也不用经常看。每年看一次,感受一下,然后忘掉,做自己该做的事。
我以上说的这些,如果想要管用,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认为他们做得比你好,而且你也真心认可他们。而不是会说一些风凉的酸话,或者说一些自我贬低破罐子破摔的话。
人要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世界观趋向于成熟,总是有能力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所以要打开自己的认知,接纳自己有不足,并且奋起行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多人成家以后,就觉得自己人生已经上岸了,反正不管自己怎么作,都有一个人被自己套牢了,没有什么向上的压力了,就进入了家庭内斗的阶段,与人斗其乐无穷,但是只在窝里斗。
不过把话说回来,虽然我会看那些曾经在一起战斗的小伙伴的现状,但是我又深知,我面对的,和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场景。我现在不可能成为对方,对方也不太可能成为我。我们面对的问题,可能“类似”,是在抽象层面上的“类似”,但是具体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每个人,终究还是要解决自己面对的具体的问题,在自己的道路行走,做出自己的成绩。只有这样,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有机会再相遇的时候,我们都会在高处遇到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真正明白自己的道路要自己走,而且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来的时候,我们就摆脱了小透明的状态,因为我们终将自己承担起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责任,没有人会和我们“一起”承担,从而让我们逃避压力。而是当我们彼此都有承担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和我们一样的人,并且愿意与他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