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公司组织大家去看了场电影,名字叫《年会不能停》,据说是反应当代社会打工人现状的,如果是在平日,我很少关注这类型的电影,不过既然是公司组织的活动,也不好推诿。整部电影时长不超过两小时,看下来的感受说不上有多深刻,但也确实能感觉到一些在现实中会遇到的问题,毕竟艺术源于生活,电影中的理想与现实,比社会生活中展现的更深刻。
影片的主角名叫胡建林,是众和机械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四十左右的年纪依旧在基层苦苦打拼,老婆因为无法忍受他的碌碌无为,而选择了离开,若不是因为科长庄正直花钱买职位,误打误撞下致使迁升名额给到胡建林,他或许一辈子都进不了众和总部,体验“人生巅峰”的感觉。
除了胡建林,影片还着重刻画了几位个性鲜明的角色,包括任劳任怨的马杰,极具个性的外包员工“叛逆”,以及几位各怀鬼胎的公司高管,这样极具脸谱化的角色塑造,使得观影者能够快速的进入剧情,与其中的角色或多或少产生共鸣。
比如:全年无休的马杰,因为害怕公司的裁员计划里会有自己的名字,便想尽办法保住工作,即使他任劳任怨,经常加班。这与当代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高度重合,在这样一个时代,谁都生怕自己丢了工作,所以,宁可“卷”着,也不敢躺平;拿着上百万年薪的高管,因为贪钱,就可以调动行贿的庄正直进入总公司,这种拿钱办事,靠关系进高层的做派,在社会中一直上演着;因为学历不佳,即使能力出众的“叛逆”,只能在公司混个外包员工,转正更是遥遥无期,这其实也包括在机械厂年年被评为“最佳员工”的胡建林,他俩和为保住工作,不敢抱怨的马杰其实是一个类型,同属基层,却总是郁郁不得志,在为生活苦苦奔波着。
现代社会的节奏很快,稍不注意就会掉队,虽然我不敢说所有人,因为社会确实有如影片中HR副总“皮特”这样的享乐主义,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在埋头前进着,尤其是在公司这样一个等级制度区分明显的地方,更需要人们拼命的表现自己。生活的重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的,这在影片中也有很好的表现,年轻的女孩“叛逆”,三十而立的马杰,四十不惑的胡建林,这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结尾选择的人生也不一样。
因为世界很大,所以想要出去走走的“叛逆”,在终于等到转正消息的那一刻,递交了辞呈;马杰即使在鼓足勇气揭露高层的腐败事件后,也还在想着保住自己在公司的工作;胡建林最后还是回到了那个被自己守住的机械厂,担任副厂长。虽然我揣测不了导演的真实想法,但是这些美好的结局,应该会鼓舞到很多产生共鸣的打工人,只不过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生活带来的责任,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二十、三十、四十,在每个年龄段,我们的认知和感悟也在不断的变化,外部带来的压力和不可控因素,都不该成为击垮我们的理由,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我们需要坚定的是自己的目标,只有自身强大,才会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现实中的生活。
艺术演绎的本质,是对生活的升华,生活的升华,也必定会成为艺术,愿大家都能在这纷繁的世间,过好属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