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间聊天的时候,经常有意无意听到有人感叹,生活艰辛,钱够花就好,没必要在大城市为了钱拼死拼活,小地方也有小地方人的活法。
我妈也曾经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告诫我们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过度的追求物质的生活,有钱人也未必就过得开心,你看那个XXX很有钱还不是经常发愁……只要你们过得开心就好。
大学毕业了,很多人不甘心就这样回到家乡工作,还是想去外面闯一闯,可是去外面打拼了一圈,终于是挨不住现实的竞争激烈,而父母也心疼孩子,看着孩子的艰辛,“没事就回来工作吧,家里也挺好的”这样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少过,终于是面对父母的糖衣炮弹,工作的辛苦无比,收拾行李回家去谋生路了。
其实想想回来也挺好,一方面可以建设家乡,另一方面可以照顾父母,相亲也方便多了,在故乡的这片土地上,还是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真的如父母说的那样,年轻人就不会扎堆向大城市拥挤,大城市的人口就不会呈现指数式增长,中国的房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
阿崔原先在北京的一所私人教育机构任语文老师,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父母一直着急的催她回家工作,刚好县里一所中学学校在招聘语文老师,父母就急忙忙的给她报了名,阿崔最后拗不过父母的请求,就回家参加了考试,不出意外阿崔通过了招聘考试。
本不愿妥协,但在父母火急火燎的声音中,阿崔还是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去县里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不久之后就跟本县的一个小公务员结了婚。可是结婚不久,阿崔就主动离婚了,重新回到北京工作。
用阿崔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自己在北京一个月1w多块钱,回到家乡才3K+,更重要的是小县城的生活实在太关系化了,不管自己课讲的多好,升职还是要靠给校长塞钱走关系,在生活面前她看不到一丝光明,而急匆匆的找个人把自己嫁出去,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丈夫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习惯了小城市的慵懒,而自己更喜欢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周末也可以舒心的背上双肩包,乘坐城市的高铁穿寻在一座又一座的城市之间,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每一个歇脚的地方都是一场美好的邂逅,每时每刻都可以带给自己更多的惊喜!
2.
那些父母过多的关心,其实是对孩子的束缚。
看似对孩子的痛爱,也许只是“温水煮青蛙”。
回来容易,再出去就难了,小城市的生活节奏虽然慵懒而温暖,但机会却少了很多,原本才华横溢的你倒在了复杂关系网的暗箱操作上,地方条件的限制,高傲的你也不得不妥协在人情世故中。
很多人在小城市找人办事,发现非常不顺利,很可能只是你是一介草民,不是什么局长亲戚;你创新创业,发现困难的不是如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而是发现工商局没有给你颁布牌照,隔壁邻居还举报你影响他人生活;你去银行贷点款,贷了二十万给了五万好处费,还一个劲儿哈腰点头“谢谢张行长”。最后疲于应付各种人情的你,二三十岁的小伙子看着像四五十岁的大叔,早已没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劲儿。
3.
大城市之所以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是因为它有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一颗包容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的心。在这里你不用担心各种暗箱操作,也不用担心有人给你使绊子,因为这里更多的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品鱼跃”,大家凭本事吃饭,谁能创造公司的业绩,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世界上最新的科技都是从大城市开始涌现出来的,在这里你接触的是第一手资料,最新的技术,只要你有梦想,你可以大胆的放心追逐。
大城市公平的激烈竞争造就了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财富的急剧增长,这是一个动荡的地方,涌现出更多的机会,职场的快速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让那些既踏实勤快又肯持续学习的人可以更好的一展心中的抱负,人生最快意的事情莫过于“我有能力你有平台”,一拍即合,这给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上位的机会。
4.
中国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向大城市集中,你可以清楚的发现,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学校、最便利的交通……都集中在大城市,而那些小城市资源则变得越来越弱势,还记得当初我高考的时候,最火的一个笑话就是“你努力考上的好学校原来只是别人班最后一名的学校”。
很多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就如现在的高考状元大部分是来自“富贵”人家,而那些认为“只要认真读书在哪里都可以出人头地”的观念早就被大城市的集中发展所淹没,而那些抓着“大城市拥堵”“小城市有钱够花就好”的人,大部分是平庸之辈而非“悠然自得”陶渊明之流。
年轻时候在大城市积极拼搏,取得一番事业,没有见到有那个这样的人在中年后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坚持;也极少见到有那个年轻人不会遗憾当初有机会去大城市见世面而自己没去的人。
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去更大的城市,更好的资源度过自己短暂而又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