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七月,换你一个安生。
在同一个档期,青春类的电影有很多,像《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宣传力度和风头远远盖过了《七月与安生》,但《七月与安生》还是从这类电影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国产青春类电影中的一匹黑马。
能成为黑马,自然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不看影片,就单看演员:周冬雨和马思纯。按照两人以往演的角色,一般的思路是周冬雨饰演那个很乖的七月,而马思纯饰演那个小太妹安生。但是结果出乎意料,这次出演的角色颠覆了她们以往的角色,与观众期待的完全反过来了。
看到电影的前部分,可能还是会在心底嘲笑,还不是脱离不了低俗的戏码:两姐妹爱上同一个男的。但是越往后面看,会发现情节变得越来越精彩。
电影的开头,是安生在地铁在遇到家明,家明问了安生一句话:七月在网络上写了一本小说,你知道吗?安生的回答自然是不知道。影片的结尾才告诉观众答案:原来这个小说是安生写的,以七月为笔名。
在地铁路遇家明后,影片就以小说中内容穿插展开,从13岁开始相识,两人一直都是很要好的姐妹,再到初中毕业,两人开始走向不同:安生去了技校,终于可以摆脱那些让人烦恼的题目,而七月依旧是按部就班,开始她的高中生活。
再到两人一起去找煤气罐、安生去七月家吃饭、安生把七月带到自己简陋的出租屋里,后面的情节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七月和安生说了自己心里的秘密,他喜欢上了一个男生,他叫苏家明。
安生这时候的心里应该是不舒服的,因为,七月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七月了,但她听七月的秘密后还是笑着鼓励七月:爱一个人就应该主动一点。
或许日子会一直这么美好下去,两人会一直是好姐妹,如果没有苏家明。
安生和家明第一次见面,是安生去找的家明,或许是出于好奇,好奇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可以让七月喜欢上,或许是为了保护七月,不想让七月被人伤害。
顺理成章的,七月对家明表白,他们在一起了。
后来三个人一起去爬山求佛,这是影片中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埋伏笔的一段:安生去追随吉他手、七月从这开始慢慢地恨安生。
七月为什么恨安生呢?恨自己爱安生不能跟爱自己一样多、恨安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家明的心,其实七月恨的是自己。
影片从这时开始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安稳的七月和流浪的安生。
七月的生活更像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按部就班的读书、考出好成绩、交男朋友、结婚、生子。
而安生的生活是我们另外一个自己,是幻想中的自己:去北漂、住地下室、在豪华的邮轮上、去滑雪、到处流浪。
每去一个地方,安生都会给七月寄明信片,而每张明信片的末尾,安生都会写:问候家明。
紧接着,两场精彩的姐妹撕逼大战。
导火线是家明,但不如说是她们心中的另外一个自己吧,在心里积累、压抑得太久了,情绪自然而然的爆发了。
从家明逃婚开始,两个人开始两种不同人生的交换,七月终于可以有理由离开这个她赖以生存的小镇,体验另一种不同的人生。
影片中说,原来七月很适应这种流浪与漂泊的生活,可能,那个一直在流浪着的七月,才是真正的七月吧。
而安生,也开始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
按照小说中的结尾,七月一直在流浪着,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现实来了个大转折,七月死了,安生经常说活到27岁,最后是七月死在了27岁,七月替安生死去,真正实现了两种截然不同人生的交换。
安生在小说中把七月写成一直在流浪,或许是她也无法面对七月已经死亡的事实,或许是她不忍心告诉家明七月死亡的事实,或许流浪着的生活,是七月一直想要的生活。
仔细回想,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值得细细品味,都值得反复观看。
影片设置得很好的地方,像坠子,是贯穿全影片的一个线索,从佛洞里家明把坠子送给安生,到安生去七月家吃饭,七月看到了坠子,但是没有说出来,再到火车站的送别,坠子突然掉了出来,最后在安生的富翁男朋友的车祸现场,都有坠子的出现。
还有影片中的影子,在树林玩耍的时候,13岁的安生对着13岁的七月说:传说一个人踩到另一个的影子,那么两个人便会永远在一起不分离。
第一次,安生和七月在小树林中踩着影子玩,第二次,爬山的时候,家明想踩住安生的影子,最后一次,家明和安生在路灯下散步的时候,安生想踩住家明的影子。
影片的注重点在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的展现和交换,而不是两姐妹爱上同一个男人的戏码。每一个情节,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其实七月与安生与我们很相似,我们表面上是按部就班生活的七月,在人前装乖讨人喜欢,其实心里是安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我们表面上过着七月的生活,其实心底里渴望的是安生的生活。
这里面最经典的一段话,应该就是七月妈妈对着即将去流浪的七月说的话:女孩可以走的路很多,折腾一点未必不幸福,只是很辛苦,但其实,女孩子不论走哪一条路,都是很辛苦的,但愿我的女儿是个例外。
这应该是全天下妈妈的祝愿,希望我的女儿是个例外。
安生在小说最后写道:
当有某一天,七月回过头的时候,身后踩着她影子的人,一定是已经过上幸福生活的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