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提到:
很多人说我们迎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迎来了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
为求知而付费从孔子的年代就开始了,哪怕是在兵荒马乱逃难的年代,我们也还有被后人津津乐道、心向往之的西南联大。二战以后,在挤满了欧洲难民的纽约,犹太人一天辛苦工作之余,还能够坚持去听讲座。改革开放初期,大批的年轻人为了弥补错失的学习机会,跑到夜校里、电视大学里、函授大学里学习。
直到今天,求上进的人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论地理位置,仍然在接受好像MBA、EMBA这样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或者是接受各种专题小模块的培训。
这些都是知识付费,古往今来、五湖四海,这些都是碎片化学习。
这是一个事实。每个时代都有你这样的人,在80年代,他们是下了班还要推个自行车去上夜校的干部、工人;在今天,是只要有空闲时间,总想听点有用的东西的你们。
这个背后的动机,没有那么高大上。仅仅因为你们总是对自己现状不满足的,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许。这样的人人数不多,但是每个时代,都会给这样的人以足够的回报。
人其实都是上进的,很多人知道该怎么做,要坚持要努力,因为碍于面子或是没有强烈的动机,都没能够踏出第一步让自己走进那个学习的圈子,加之当今市场的迅速发展,你可能面临形形色色的选择而无从下手。
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继续热爱下去,保持有所追求的坚持,即使是最简单的写日记也好,人生一大憾事是岁月逝去而无痕,你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记下做了什么。
我们都是古往今来不变的那群人,因为肯去学习而在不同的社群扎堆。